广州人的年离不开花市。
在广州的花市历史上,它是经历过一番蜕变的。
据说,早在南汉时期,皇宫里有个宫女叫素馨,年纪轻轻便芳魂早逝,她的坟头上长着一种花,叫素馨花。因为素馨花十分芳香,搞得才子骚客们常常来到她的坟前吟诗作赋。当时,广州有4市,其中之一便是花市,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州花市只卖一种花:素馨花。
素馨花非常多见,现在基本没有人卖它了,因为广州的山上到处都有素馨花,没有人再愿意花钱买这种随手可见的花。
到了清朝中、晚期,广州的花市开始品种丰富,生意最旺的时段是春节前到元宵节期间。而且,种花的花农也越来越多。清朝有位诗人曾写道:三十三村人不少,相逢多半是花农。可见,花市在清朝时期已经形成了规模。
以前卖花基本有两种形式,一是沿街售卖,二是送货上门。
现在,广州人依然喜欢买花。春节逛花市是必不可少的节目。虽然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花市只小规模举办,甚至改为了云上花市,但这并不能阻挡人们对花的喜爱。
以往的花市,举办得十分隆重,花农们将花运到花市,再加上各种非遗项目,甚至还有表演。人们专门开辟出一块场地,队伍拉长了一条街又一条街。即隆重又热闹。
举办花市的地点也不一而同,多宝路、逢源路......都举办过花市。据说,郭沫若和陈毅等人都来逛过广州花市,还留下了许多诗句呢。
虽然这两年没有了花市,但人们依然热衷于买花。
广州有座岭南花卉市场,在地铁窖口站附近。每到过年前的那几天,便到处是买花的人,人们一盆盆,一车车将花往家里拉,就为图个好节庆。好像不买几盆花,这个年便不能称之为年似的。
于是,各种君子兰、水仙花、桃树枝......以及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花便摆进了花市,一会儿功夫就能卖出去不少。
1块钱1支玫瑰花,10块钱一盆太阳花......价格有贵有贱,花有五彩斑斓。人们熙熙攘攘,与拉花的车挤在一起,到处是询价和讨价还价的声音。
但凡到了花市,便没有空着手离开的。
广州花市已经不仅仅只是售花,卖花。早已形成了一种文化。
广州只要有花市,便有了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