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 | 北京首开望京物业戴燕春:首要工作是做好防疫常态化

2020-04-25   中国房地产报

物业工作人员值班站岗


中房报记者 梁笑梅 | 北京报道


“我们这里很多都是大型的社区,涉及几千户业主,不少小区是五六千户的体量。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我们这里的韩国人比较多,给防疫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


4月23日,北京首开望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经理戴燕春,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微信ID:china-crb)记者采访时表示, 望京物业按照政府的要求严格进行测温、登记等基本工作,对韩国人提供了一些温馨提示,以中韩语对照的形式,让这些韩国人了解到中国政府的要求,尽最大努力把韩国人等境外人口的管理和防疫工作做好。


资料显示,望京地区生活着20万韩国人。2月16日,韩国发现首例疫情,此后出现疫情大暴发。


以北京首开望京物业为首的望京物业联盟党支部,致力于解决物业服务难题,其中包括望京地区48家物业企业。这个组织通过党建引领、组织覆盖,建立每月一次的党支部会议、党支部约谈制度,形成预防预警机制,提升物业治理的效能,完善区域统筹、互联互动、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作为上述物业联盟的理事长戴燕春,今年的工作非比寻常,为提升整个望京地区的物业治理效能而费尽心思,在他们公司的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始终和政府、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保持密切的联系,首要工作是做好防疫工作的常态化。


中国房地产报:面对接下来的复工潮,你们的疫情防控工作怎么开展?有哪些创新举措可以和业界分享?


戴燕春:登记、测温、消杀等常规动作是各个物业企业都会涉及。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小区为了方便业主快速领走快递,减少人员接触,各地很多社区纷纷在门口设立了快递架,来送货的快递员只需将物品放置在货架上,业主即可自行取走。采用的“电解食盐水”自制消毒液的方法,保障社区高频消毒需求。与最初市面上最高可达900元每桶的消毒液价格相比,我们自制的消毒液仅为20多元每桶,大大减少了开支。我们在电梯里面设置了“小脚丫”,要求每个电梯承载的人数不超过五位。此外,我们设置了一米线、测温区和等候区,在小区内区分进入和出去的通道,避免因人流量大造成交叉感染。


工作人员进行消杀工作


中国房地产报:疫情防控期间,你们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


戴燕春:挑战肯定是存在的。在具体实施层面,物资紧缺、人员紧张、人口密度大、人员构成复杂等困难,加上天气严寒的客观环境给防疫带来考验。此外,还有物业收费工作后移,物业费、停车费 、租金的损失加上防疫专项费用增加,导致我们公司收入减少。我们的物业管理面积600多万平方米,物业费每年达2亿元,覆盖93%人群。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物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克服了这些困难。


中国房地产报:很多物业企业认为,此次疫情既有困难也是机遇,作为物业服务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


戴燕春:对于物业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在艰辛中成长。第一、物业人员的辛勤付出,发挥了基层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让社会重新认识物业企业,我们的价值得以凸显。第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社区智能化建设的迫切性、重要性被更加关注,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视物业管理智能化、服务多样化、收益多元化。第三、加速远程办公、在线办公的进程。我们在内部管理上要进行迭代更新。未来我们公司将持续推进智慧社区平台全覆盖,继续扩大“智慧停车”规模,充分利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迭代升级智能服务,提高物业管理效能、挖掘社区经济潜能,奠定企业转型升级基础。


物业工作人员测体温

中国房地产报:疫情过后,关于物业服务企业快速恢复发展,你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戴燕春:丰富智慧平台,把社区资源利用起来是物业企业的发展方向。据我们公司而言,探索“物业+互联网”的创新业务模式,打造首开智慧社区。一方面跨行业与千方科技合作开展智慧停车业务,运用云平台全面提升车场管理效能,另一方面自主研发创新型社区物业管理智慧服务平台——“首开物业”智慧社区平台,以物业管理服务为核心内容,以社区为基本服务单位,构筑物业管理与社区业主的线上的互动交流和物业服务功能。利用首开物管APP提升传统物业服务向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转变,同时向业主开放首开益点通APP,在方便业主报修、报事等服务的基础上,整合社区线上线下优质资源,服务业主出行、开展社区服务,布局智慧社区服务生态圈。


中国房地产报:今年你们公司的发展计划,相比去年有哪些策略变化?


戴燕春:今年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对外服务,就是要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对内服务,就是规范服务工作,理顺工作流程。可以总结为六大聚焦。第一,聚焦党建引领。第二,聚焦文化带动。第三,聚焦智慧社区。第四,聚焦管理创新。第五,聚焦品牌品质。第六,聚焦精准服务。


中国房地产报:通过此次疫情,物业行业还有哪些进步空间,物业企业和行业怎么做会更好?


戴燕春:第一,物业企业要进行转型,建设智能化管理社区。对社区资源合理利用,在政策的加持下,开展业主需要的服务,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二,提高物业从业人员素质。一直以来,物业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人才匮乏。未来物业企业要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去适应新科技。第三,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改变管理模式,让物业企业真正市场化运营。第四,物业行业要健康成长,需要政策的支持。只有物业企业存活下来,才能更好为业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