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压竿稍是个技术活,压不好跑鱼是小事,断竿都有可能

2019-07-03     认真的钓鱼

不管是传统钓法,又或者是台钓,都有一个竿稍入水的动作,当然,并不是在整个钓鱼过程中,都有这个动作;为什么要单独提出来这一点呢?因为不少钓友对于压竿稍,也就是压风线这个事,并不是很在乎,甚至有可压可不压,压多压少都无所谓的想法,要说这种想法,还不在少数,那么压不压风线,压多或压少,到底有哪些后果呢?

首先我们来说压或者不压风线有哪些影响;在没有台钓之前,风线和水线的概念并不明确,有了台钓之后,我们把钓鱼这个事,细分为各个环节,风线,就是指竿稍到漂座之间这段鱼线,水线,就是指漂座到铅坠这段鱼线;之所以被命名为风线,是因为遭遇流水,风吹时,水面会带动这段鱼线,然后会拖着漂、铅坠移动,如果竿稍压入水中,风线就不会轻易流动。那么,是不是一定要压风线呢?

这个答案是不一定的,在使用长竿短线钓法时,本身线组就比较短,一般是竿长的三分之一左右,又或者是比水深长出30~40厘米即可;长竿短线钓法,铅坠比较重,竿稍入水了,就相当于缩短了竿稍到铅坠之间的距离,但是线组就变得弯曲了,一旦鱼中钩,讯号就被弯曲的线组给延误了;反而是竿稍不入水,让竿稍到水面之间的豆漂之间,半水的豆漂到铅坠之间,弯曲程度最少,这样一旦鱼咬钩,那讯号传导就非常灵敏了,这也就是所谓的钝中钓灵了。

同理,在使用滑铅钓法、重铅钓底等钓法时,只要水流、风速不大,竿稍入水压风线的意义就不是很大,如果压风线,又想灵敏的抓住鱼口,只有打满杆才有可能,但是满竿又容易切线,所以,特定的情况,有特定的需求,风线是不用的压的;在有风、水流流速对铅坠有影响时,那么竿稍入水,压住风线,避免其因风、水流流动就是个常态的动作了。那么,竿稍压水,压多压少无所谓,这个说法,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要说竿稍入水,要说5~8公分之间的差异吗,要说有多大的影响,那倒真的未必,软竿就不用多说了,就算是超硬调的黑坑竿,那也不可能有多大的影响;但是超过10公分以上的入水距离,那就会有两个较大的影响。第一个,就是提竿时,竿稍每入水增加10厘米,出水的阻力就会变大,这种变大的数值无法计算,但是阻力感,是很明显的;第二个,竿稍入水每增加10厘米,断竿节的几率,就大了很多。

先说第一个,水阻,我们在使用鱼线时,厂家和卖家,都会不厌其烦的提一个概念,就是切水,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说法,就是鱼线入水和出水时,水阻带来的影响,其实初中物理就告诉了我们,阻力的大小,和阻力的受力面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越细的鱼线,切水越好,那么鱼竿的竿稍,那比鱼线粗了至少百十倍,那有水阻是必然的,那么这种影响带来的后果有哪些呢?

第一,是增加了跑鱼几率,鱼在咬钩中钩,然后我们提竿刺鱼的瞬间,是通过提竿,竿稍拉着风线带动水线,然后鱼钩刺穿鱼唇,并且钩门翻转,钩底兜住鱼唇边缘,这是一个系列过程,而竿稍被提出水面之前,必须要克服水阻和鱼的拖拽力度,竿稍入水越长,水阻越长,刺鱼的动作就越慢,无形就增加了跑鱼的几率。

第二,增加了断竿节的几率;在扬竿的瞬间,鱼竿的二三节是鱼竿断裂的应力点,所以在鱼道大鱼时,一旦出现拔河、打桩,二三节是最容易断节的,但是竿稍入水距离过长,在提竿的瞬间,入水和未入水的部分,被人为的施加了剪力,次数多了,时间久了,这个位置可能稍微碰撞一下,就会断节,简单的说法,就是剪力劳损,其结构已经劳损性损伤,日积月累,断节可能是触碰,可能是轻轻的撇了一下,有可能是拉了一下,总之,就是很容易断开,避免的办法,就是避免长时间竿稍入水距离一致,这样不会让某一处形成固定的剪力损伤。

那么说完了分析的理论,我们在实战中,竿稍压不压水,压水到底多少才合适呢?其实只要按着以下这几个规律,那就很简单了。

【一】无风或者微风,水流流速不大时,只要浮漂不走水,压不压竿稍无所谓

在没风、没流水,又或者风或者流水,对浮漂的影响不大时,只要浮漂不走水,压不压竿稍其实所谓,不压竿稍反而可以让中鱼讯号变得更加灵敏,尤其是在大饵重铅钓底、跑铅等情况,不压风线反而有不错的效果,提竿也会灵敏许多,不管是长竿短线又或者是台钓,都会有很不错的效果。

【二】微风或流水导致浮漂轻微走回,压竿稍10~15厘米就足够了

如果风力较小,流水流速不大,会带动浮漂走水,但是幅度一般,并不是很明显,那竿稍压水10~15厘米就足够了,也就是所谓的竿稍点水即可,这样既能压住风线,也可以避免因竿稍入水距离太长,提竿时受到水阻太大,影响刺鱼的效果,实在不好确定,就以手掌作为参照,一扎的距离,就是竿稍入水的距离。

【三】大风活流水已经能把浮漂吹歪,竿稍入水20~30厘米即可

有时候风速较大,又或者水流太急,浮漂已经被吹歪了,那就算是较大的风浪了,这个时候,竿稍入水10~15厘米,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因为风浪的高度可能就在10厘米左右,此时就需要延长入水距离,放到25~30厘米,比较之间的判断,就是两扎的距离,刚刚好,正好能避开风浪,又不至于影响提竿的手感。

如果再大的风或者水流,那就不适合钓鱼了,就算把竿稍压水半米,那也看不到漂目,所以就别想着多压竿稍,效果可能会更好。至于长时间压竿稍,第一节是不是用的时间久了就会因剪力损伤而意外断裂,这是必然的,并没有办法能避免,但是就鱼竿整体价格而言,第一节是最便宜的,也就是性价比是最高,所以总体选下来,总比二三节断节,要划算的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_DsRmwB8g2yegNDPQ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