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宝山太平货柜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移动CT方舱”正式交付,这是该企业继国内首台集装箱核酸检测实验室后,为疫情防控增添的又一战疫“硬核”装备。面对疫情影响,这家有着近40年历史的大型集装箱设计制造企业凭借创新,逆势上扬,今年有望实现产值和利润双双超过去年。请听上海电台记者李雪梅发来的报道:
来到上海宝山太平货柜装修车间,面前长9.1米,宽3米,高2.9米的集装箱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装运货物的大铁箱,而是一个五脏俱全的移动诊室,公司项目经理范文浩说,舱内包含CT检查室、隔离操作室、屏蔽、供电、空调、温湿度控制系统等:“CT间是分两个间:一个是观察室,一个是CT室。这边有一个单独的门是人员进出的,然后人员从躺椅上直接过渡到CT检测台上。箱体的一个端部那边汇集的电线的位置会有一个大的配电箱,箱外留快插,医院里面拉一根主电缆过来接上,整个箱子全部通电。”
CT检查提供了新冠病毒早发现、早隔离的“金线索”,但医院发热门诊或集中隔离点并非都有专属CT影像室。公司总经理徐进永介绍,可移动的CT检查室能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真正实现闭环管理。徐进永说:"比如说有些发热门诊,旁边并没有CT室,一些疑似的传染病人他要再走到医院的CT室,可能要碰到很多的人,要经过很多的路程,那假如CT方舱就放在发热门诊的隔壁,这样的话无缝接转,就减少了交叉感染的这种可能性,而且可移动的。"
在设计建造移动CT方舱过程中,如何防止CT设备运行时发生辐射外泄,范文浩团队花了大量精力,对集装箱房内的每个细节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在交付使用前,也要请专业第三方进行辐射检测。范文浩说:“对整个CT间从顶到底再到四周,全都要包围起来,就是屏蔽层的安装,屏蔽层就是这个四毫米的铅板。这个箱子光铅的用量就大概在5到6吨。还有一个部分就是隔断上有一个观察窗,这个玻璃就用到属于特殊材料的屏蔽玻璃。”
本周,等技术人员把CT影像室需要的各种设备装进舱室后,CT方舱就可用于诊疗中。首批产品将先期用于国内抗疫,海外订单也在洽谈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企业开发的国内首台集装箱移动式核酸检测实验室,已经发往武汉支援战“疫”。徐进永说,这两款战疫装备都是企业在复工复产后交出的亮眼成绩单:“杨行镇政府对我们大力支持,疫情期间不但送来一些防疫用品,而且减免两个月的土地租金,我们当天提交复工就当天获批,复工以后让定制特箱这个领域保持正常的发展。”
能在复工复产后大动作不断,同样离不开企业在创新转型上的厚积薄发。3年前,企业敏锐嗅到市场新动向,在生产标准海运集装箱的同时,将更多精力转向定制生产中。徐进永说,这次,创新又为他们从疫情中寻求到新方向,首期的订单已排到5月份:“我们有信心今年的产值与利润双双超过去年。疫情过了以后,移动医疗领域会变成公司的一个产品大类。为了拓展,我们又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师有20多位,到年底的话会拓展到30位。所以说,我们看到有无限的前景。”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李雪梅
编辑:程晨
责任编辑: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