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一手捧起来的得意门生,一幅画值千万,够你在北京买套房!

2020-04-07   手绘之家

原来国画里的大熊猫

也可以这么萌!

这些萌萌的作品

出自:我国著名的中国画和油画大师

吴作人

(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

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擅长油画、中国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务长、副院长、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当选为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六届人大常务委员、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职。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5年荣获比利时王国王冠级荣誉勋章。

他的作品凝练简洁

以简取胜,清朗流畅,笔墨潇洒

所塑造的形象准确真切

擅画动物、人物、山水、速写

而动物中尤以熊猫、金鱼

骆驼、鹰、牦牛等最为传神生动

1960《任重致远》

1983 《长空》

1972 《低昂》

比如:这幅《金鱼》图

六尾金鱼畅游水中

尾尾神态各异

惟妙惟肖

在荷花莲叶之下怡然自得

为了表现对象特有的雍容华贵

所以少用浓墨,

而是以不同色彩

适当添入淡墨

去表现金鱼在水中畅游的神态

色彩更为美丽,优雅飘逸

在构图上也是力求变化

留白处虽不着墨与水

但河水涟漪、清澈见底之态尽在其中

画面简洁明净,极具韵味

吴作人的中国水墨画三十年

多以翎毛走兽为描绘对象,藏牦、熊猫入画

可谓首创,山鹫、骆驼也都别出蹊径

徐悲鸿一手捧起来的得意门生,一幅画值千万,够你在北京买套房!

而这些艺术形象

看起来是些动物

却实际写人

看起来是表现动物的性格特征

却实际是体现出人的某种精神

他是继徐悲鸿之后

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在他60余年艺术生涯中

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沃土中

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

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

继承和发展传统

为“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了新的风貌

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

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吴作人的人生阅历

战争年代的磨难

个人生活的不幸与坎坷

都无形中为他艺术素质的深沉内涵

准备了感情基础

历史的选择

80年前,热血青年吴作人走上了艺术道路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五四”新文化运动,声势浩大迅猛

深刻有力地冲击着封建文化的传统格局

激起深刻的社会反响

引起了一系列重大文化问题的论争

每一个画家都必须作出历史的抉择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

吴先生像许多先辈画家一样

主动选择了西方写实主义艺术传统

这是历史的抉择

1927年至1930年初

吴作人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

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

从师徐悲鸿先生

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

间作国画富于生活情趣,不落传统

学艺之余他还参加南国革新运动

游学西欧

1930年赴欧洲学习

先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

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

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

游学西欧,他更深切地体会

东西方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体系

有不同的美学追求

因此,他没有丧失自我

不是盲目拜倒在西方艺术圣殿前

入学第二年

即在全院暑期油画大会考中获金奖和桂冠生荣誉

他勤奋学习,掌握了熟练的专业技能

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油画作品

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

白思天院长称赞他:

“既不是弗拉曼画派,

又不是中国传统,

用乃是充满个性的作者”。

1935年

吴作人回国

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西北之行

四十年代的西北之行

成为吴作人艺术生活的十分重要的转折点

1943年至1944年

赴陕甘青地区写生

临摹敦煌壁画

敦煌艺术的研究、临摹、欣赏

不但大大的开阔了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眼界

丰富了他对祖国艺术

审美情趣、造型、色彩语言的认识

启发了他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认识

给吴作人后来的创作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使他获得了新颖题材

使他的油画艺术面貌产生了一次飞跃

使他开始尝试以中国水墨画方式抒情达意

使他的艺术创作观念更向中国审美体系回归

更加注意艺术的表现而加强写意性

后来创作的黑天鹅、牦牛、苍鹰、骆驼

正是这四种审美理想的化身

艰辛探索近七十年

吴作人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1997年4月9日,吴作人逝世

1954 《齐白石像》 90×40.5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1958《农民画家》 114×147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1957《芍药花》 51×40.5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1955《丁香花与迎春花》 77×91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看到这里

小编只想说:

欣赏吴作人的这些画

胜似闲庭信步

喜欢这篇文章就关注和转发下吧。谢谢!

合作、投稿可以私信大绘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