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股票出现“长上影线试盘”,定是大牛股,万次交易验证无一例外

2020-06-22   羽琪财经

原标题:只要股票出现“长上影线试盘”,定是大牛股,万次交易验证无一例外

上、下影线的运用技巧

上、下影线是常见的K线形态。上影阳线表示当日最高价与收盘价之间的差。上影阴线则表示最高价与开盘价的差。下影阳线表示当日最低价与开盘价的差,下影阴线表示当日最低价与收盘价的差。用图形可以表示为:

一般情况,影线的存在代表着压力和支撑,上影线代表压力,下影线代表支撑。影线的长短代表多空双方力量的强弱。长上影线表示空方力量更强,后市不利于多头的散户。长下影线代表多方开始占优,后市有反转可能。

利用上影线预判趋势

? 试盘型上影线

前文说过,上影线一般表示有压力存在,是种见阶段顶的信号。但是主力在拉升股票前,会试探上方抛压。这种投石问路形成上影线则不必过于担心。

分辨是不是试盘型上影线有两个要点

1、成交量未放大。

2、股价始终在一个区间内窄幅整理。

这时需注意大盘情况,如果个股由大盘带动而下跌,主力往往会顺势而为,不会逆市消耗资金,等待大盘企稳后再快速拉升大阳线,使股价重回上涨趋势。

如果大盘较为温和,并且上述两个条件成立,出现长上影可安心持股待涨。

小技巧:当大盘暴跌时,选择有长上影线并且跌幅不大的股票,后市会有更好表现。

? 震仓型上影线

震仓型上影线经常发生在刚刚启动的个股上。形成的原因要么是前期套牢盘卖出,要么是短线获利了结者卖出。识别是否是震仓型上影线的关键是看成交量,如果成交量放大,说明形成上影线的承接盘较强,后市仍以持股待涨为主。

? 见顶型上影线

上涨一段时间后,股价已经在相对高位,这时的上影线则是提醒我们见顶了。如果此时量能萎缩,说明资金追涨意愿不强,至少主力不愿意再次拉升了。此时应该提高警惕,做好离场准备。

如果后面几天不断有上影线出现,特别是早盘冲高回落而形成的上影线,则说明主力在拉高不断派发。如果主力吃货较多后市可能会有反复,但反弹时也要逢高减仓。如果是比较凶悍的游资则不会给散户反复的机会,此时上影线是真正的离场信号。

上图将震仓洗盘式上影线和见顶式上影线很好的反映了出来。

图中左边股价稳步走高,伴随着上影线,但是量能同步放大,说明承接盘较强。

图中蓝圈处,股价已经涨幅可观。在相对高位连续出现上影线,此时量能萎缩,反弹就是最后的离场机会。

注意事项

长下影线一般预示着个股底部的到来,但前提是前期个股经历了相当幅度的下跌。这时出现的下影线才是有参考意义的止跌信号。

长上影线一般预示着抛压较大,但如果有量能配合则更可能是洗盘。

出现上下影线时,还需要结合其他信息综合判断,以提高研判准确度。

凹型理论,解决滞后性

作为滞后性指标,在实际使用中常会让短线投机者进入误区。比如金叉时入场后立即死叉,死叉卖出后立即又金叉,使其把握难度较大。在研究中发现,其实这类形态也有迹可循。

如图所示,在MACD死叉出现后,三天内立即出金叉信号,随后股价便一路上升并创出上一平台高点开始走出上升趋势,类似市场的中“空翻多”。对个股而言,若其出现死叉调整,投资者则可参考底/浮方法,率先减去浮仓回避风险。剩下的浮仓则可参考常用的上升趋势线30日均线或主力成本线,关注其死叉后的三日内(以死叉出现计第一天)能否再次金叉。由于走出反转行情需要突破平台,则可同时参考流动资金方便判断是否具备向上突破的能力。从形状来看呈现“凹”型,于是将其命名为【凹型理论】。

如图所示,同理,当MACD金叉后,三天后立即出后死叉信号,此意为“多翻空”。一般情况下,此类股则容易跌破前期平台,创出新低。对个股而言,若其金叉后立即出现死叉,则应坚决出货,等待其跌破前低后是否具备再次低吸机会,此形态则呈倒凹型,也是凹型理论的一种。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将凹型理论解释为:一般情况下,凹型口以3日内形成有效。正向凹型口形态,会破上一轮反弹高点;而反向凹型口形态,则会破上一轮反弹低点。特别是在个股应用时,一定要配上其它组合指标,参考底/浮仓原则。

散户投资者在使用MACD指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MACD指标最主要的特点是稳健性高,可以在周期较长的时间内给出相对稳定的买卖信号。因此中长线操作者可参照MACD指标进行具体操作。

2、MACD指标的最大劣势是指指标信号过于缓慢。日线级别中的MACD指标并不适用于短线操作。为了弥补这一劣势,短线投资者可以参照15分钟级别或者60分钟级别的MACD指标来进行判断。

3、在中长期的上涨或者下跌行情中,投资者使用MACD指标会比较有效。但是在股价大幅震荡或者多空焦灼的行情中,MACD指标对投资者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个指标能够被投资者广泛所接受,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或许你曾因它而懊恼,或许也会因它而兴奋,这也是每个投资者的必经之路。在A股20余年历史中,中小投资者一直是弱势群体,在没有完整的基本面分析,也没有可靠的内幕消息面前,技术分析则成为最好的保护伞。世上虽没有完美的技术,但是通过前人的总结,不断汲取经验,最终在证券市场中至少得能学习保命的方法。MACD作为众多基础指标中的一员,或有更多的使用技巧。在品味资本市场的同时,寻找适合自己的指标及用法,方能在那10%的份额中占有一席!

优秀的交易者,通常都不合群

一天不独处,我就会变的虚弱,我不依孤独为荣,但是我却以此为生。

——布考斯基

一句话道尽了交易人的人生。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两种力量的斗争,对独处的渴望和走出去的冲动,但是,优秀的交易者注定只在独处的陋室,不在市场的庙堂,一个最优秀的交易者,同时也是一个最蹩脚的表现者因为真正的交易都是枯燥的,交易技术枯燥,交易过程更枯燥,那些口若悬河的布道者,只不过就好像是在玩一种新鲜刺激并且永不得要领的赌博游戏罢了,就看你想要的是枯燥的过程精彩的结果,还是刺激的过程枯燥的结果了。

对交易者来说,一种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学会高质量的独处,身处市场之外心在市场之内,静心的审视自己的交易行为,不受旁人一丝的影响;静心的观察市场的波动节奏,不带自己一丝的主观好恶。尽管所有交易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但是在等待赚钱的路上鲜有同行者。

市场永远是对的,这是交易市场中最贵的一堂课,绝大部分的交易者也是因为这一堂课尽管交了无数的学费也毕不了业,这种认可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交易行为上,只是交易者会很容易把“市场都是对的"和"别的交易者是对"的这两个概念混淆了。

很多时候不是交易技术没用,而是选择同好的交易者太多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交易者是市场波动的力量来源,只有逆这种力量的时候市场走势往往才会最有力。

学会独处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心灵成长所需要得空间,交易市场是噪杂的,人的本性都是从众的,离开了独处的空间,身处疯狂与恐惧蔓延极具煽动性的市场之后,你做的往往都代表了了绝大多数人想做的,至于开始你是怎么想的反而看起来没有那么重要了。为什么在交易市场绝大多数交易者的想法一定是错的?因为我们交易的是预期,而绝大部分交易者的观点已经反应在了当前的价格中,这就好比你本来仰望一座高山,当所有人都站在山顶之后便没有了那种仰望感。

交易之所以难就是因为很多内心的挣扎必须要自己独立面对,独处不仅仅是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呆着承受不被认可的孤独,还有自我调整的失落感和迷茫感而真正的成长也在这种含泪奔跑的痛苦之中。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其实,在交易的世界里,注定了绝大部分交易者是"庸俗”的,最起码对交易新手来说是这样的,因为他们初涉交易市场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本能上觉得只有把自己置身市场的其他交易者之中才能找到熟悉的安全感,所以他们热衷于打听小道消息,听从股评专家的建议,觉得只有这样才会心安,其实,这就是之所以不赚钱的根本原因,也是交易者想要完成交易能力向盈利进阶必须要摆脱的状态。

从跟风交易到拥有自己的交易系统,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没有教科书式的参考标准,比如,在对市场的认知特定的情况下,用均线好还是用macd好,指标参数怎么设置更合理,仓位是用金字塔加仓好还是倒金字塔加仓好,当前的低迷是暂时的还是市场逻辑已经变了,这些只能靠你自己去找答案,更确切的说是摸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别人对你的帮助不会太大,更不要想着去靠模仿别人的交易赚钱。

无论什么时候,交易市场永远都是一个属于少数人的市场,所以,如果你每次的交易都是与大众雷同的那基本上都是错的,只有远离市场,学会与自己独处,才会有更明晰的思考,这种敢于不随波,不逐流的能力就是你有别于大众的交易能力。

1、股市导图总纲

2、k线基础

3、均线基础

4、切线基础

5、指标分析

6、选股方法

7、板块轮动

8、统计分析

9、股市中的各色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