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新中国同岁 |朱仲召:从挨饿到富裕 农村变美了

2019-10-04     眉山东坡文化

人物名片

朱仲召,70岁,仁寿县珠嘉镇苗园社区3组组长。

“国庆节了,我们把国旗插在新房上,祝愿国家越来越好。国家好,我们群众才好!”国庆节前夕,仁寿县珠嘉镇苗园社区,朱仲召和组员一起,在屋顶上插国旗。这位新中国的同龄人,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见证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巨大变化。

朱仲召出生于1949年3月,当“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声音响彻世界时,他刚刚学会“坐”。“小时候,我们真穷啊!吃的全是粗粮,玉米糊糊比米汤还清。”朱仲召回忆说,他的童年记忆是从挨饿开始的。

因为穷,12岁的朱仲召就辍学回家干农活。他有力气,也勤快肯干,很快就成为打理庄稼的一把能手。锄地耕田,什么都会;喂猪养牛,样样精通;他还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会了盖房子,农闲时候,就帮乡亲们修房、盖房。

土地包产到户后,他更是家里家外一把抓,家境很快好起来了。在当地,他家第一个买回了收音机、自行车、电视机,还第一个修起了小平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亲身经历了三件大事,见证了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国家好,群众才好的道理。”朱仲召说。

朱仲召说的第一件大事指的是改革开放,土地承包到户。所有人铆足了劲儿搞生产,当时是原珠嘉镇苗园村3社社长的他不仅带头种好自家的地,还指导乡亲科学种地,顺应时节,调整产业结构。

“那时候,大家种的都是传统的农作物,红薯、玉米、麦子,收入不高。我就鼓励大家试着种蔬菜、果树。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现在,我们组的蜜桔、枇杷、花椒产业都成了规模。马上还引进业主,成片种植柠檬,开启现代农业模式。”朱仲召自豪地说。

第二件大事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作为灾区之一的仁寿县,在地震中受灾较为严重。朱仲召回忆说:“灾后重建很快启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建队伍陆续进入。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的生产生活迅速恢复正常,并且日子越过越好。”

震后,朱仲召带领组员,积极帮助社区修建敬老院和新的村级阵地,并把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户门口。“那时候,我们广大群众是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有一个多么强大的祖国!”朱仲召说。

第三件大事则是脱贫攻坚。近年来,朱仲召和社区干部一起,分类甄别村里的贫困户,或进行产业扶持,或推荐就近就业,或实施政策兜底,让贫困群众找到脱贫致富之路。

2017年,苗园社区3组的18户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过上了有水有电有电视看,吃、穿不愁,住房、教育、医疗都有保障的好日子。

如今,朱仲召仍担任苗园社区3组组长。“时代不同了,我们要发展新型农业,建设新型农村。”说起工作,70岁的他精神振奋。

他建立微信群,将所有组员都拉进群里,学习政策、安排工作、组织活动,一键发声,一群联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就像这次在屋顶上插国旗,为新中国70华诞献祝福,我就是在微信群里说的。”朱仲召得意地说,“我只是提了个建议,大家都很支持。一夜之间,大家的屋顶上都插上了国旗。”

当天,在微风吹拂、红旗招展的农家院内,朱仲召深情地说:“我虽然已经70岁了,但只要群众还需要我,我就要不遗余力发挥余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我所能,带领乡亲一起勤劳致富,科学致富!”

投稿邮箱:3304331669@qq.com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我们。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版权人及时联系。TEL:028-38166877

END

来源:东坡文化网记者 殷勇

编辑:蒋萍

审核:周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DVgmm0BMH2_cNUg44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