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2天斩获超3.2亿票房,吴京主演的《攀登者》再次交上了一张成绩骄人的答卷。
但影片在上映前,却莫名被“黑”了一波。
不同于《流浪地球》时把吴京归为配角,否认吴京对票房的贡献;也不同于《战狼2》时说吴京换国籍,对片中的军事细节吹毛求疵,将一部制作精良、场面燃爆、人物形象鲜明立体、感情饱满深刻的好电影,斥为卖弄情怀的烂片。
这次,他们玩起了“大迂回”,将焦点从吴京转到了《攀登者》导演李仁港和角色的感情戏上。
这些“差评者”企图通过对导演香港身份的批判,在舆论上渲染加大电影中感情戏比重,来摧毁网友对影片的信心,最终目的却是为了证明吴京没那么“神”。
随着《战狼2》、《流浪地球》创造的票房奇迹,吴京与票房不知何时被“捆绑”成了话题。他主演的电影,似乎50亿应该、30亿不佳,如果只有20亿,那就是扑!
但一部优秀电影,什么时候都不该只用票房来衡量。
电影是综合艺术,影像配乐故事表演剪辑环环不可缺,必须相互映衬,才能让故事生动,让人物鲜活,让情感动人。
而《战狼2》和《流浪地球》,之所以能成为国民爆款,不是因为它的场面燃得无与伦比,更多的是片中人物关系、情感让观众入心、感动,心甘情愿成为它的“自来水”粉丝。
虽然,这次“差评者”们的言论的确影响到了一部分网友。
但是,《攀登者》真的像他们所说乱加感情戏吗?
虽然影片中的确安排了吴京扮演的“方五洲”和章子怡扮演的“徐缨”、井柏然扮演的“李国梁”和曲尼次仁扮演的“黑牡丹”之间的感情线,但更有“方五洲”和队友们对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那份坚持。
1960年,“方五洲”三人在队长牺牲的情况下,带着队友的嘱托和希望登顶,却因为摄影机摔坏没有办法留下影像记录,得不到国际登山组织的承认,成为很多不明真相群众眼中的“骗子”。
“方五洲”上登山课被刁难,千辛万苦从峰顶带回的化石被摔坏,房间的玻璃被人砸碎。但他即使成了“锅炉工”,也从未放弃过再次登上珠穆朗玛,所以才会坚持锻炼、决不放弃。
时隔10多年后,“方五洲”收到登山队重组的消息、接到归队通知,他一边大口吃面,一边任热泪滑过脸颊。
这一幕,不输《烈火英雄》中杜江吃鸡腿。
登山时九死一生,“方五洲”没哭;被领导诘问怀疑,“方五洲”没哭;课堂上被质疑刁难,“方五洲”没哭;与深爱的人分开,“方五洲”没哭……
但在可以再战珠穆朗玛峰时,这个铁骨铮铮、隐忍坚强的汉子哭了。
英雄落泪,足以让铁石心肠的人为之动容。
就是“方五洲”的爱情戏CP“徐缨”,在电影中也不仅仅是为谈情说爱而存在的花瓶。
“徐缨”外表清秀娇柔,但内里却坚韧无匹,在感情里、登山之路上,都是不输须眉的巾帼。
她相信“方五洲”,所以会在其他人质疑他时愤怒、难过;她爱着“方五洲”,所以一颗心从来不曾改变。为了让“方五洲”和国家登山队再上珠穆朗玛,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偏见,她以柔弱之躯对战严寒高山,登山队最后能够成功登顶,“徐缨”居功至伟。
她就像一朵傲雪凌霜盛开的雪莲,圣洁而美丽。
所以,“方五洲”和“徐缨”的感情戏绝没有拖电影的后腿,反而让人物更加血肉丰满。
英雄并非无情,他们只是为了责任与梦想,将柔软藏在了心底;他们并非铁骨钢筋,同样有血有泪、会痛会伤,只是他们的选择让他们更坚强。
《攀登者》的主题很“硬”,但恰到好处的感情戏,让它刚柔相济、更加动人。
好的电影,总是能赢来观众的。
《攀登者》猫眼9.4,淘票票9.3,微博大V推荐度达到95%。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不是因为吴京,不是因为情怀,是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那种中国人都懂的“攀登者精神”。
影片结尾,登山队员们突破阻碍、登顶珠峰的一幕幕,正是祖国那些年的时代写照!但我们在“攀登者精神”的指引下,早已走出时代困局,创造了自己的辉煌。
我们曾经被西方质疑登顶是否属实,而如今,曾经在1975年登山的中国人夏伯渝戴着假肢登上珠峰。
夏伯渝,也就是影片中胡歌扮演的角色“杨光”的原型。
凭借着“攀登者精神”,我们一次次战胜困难、赢得胜利。曾经,我们需要向国外求助,才能建起高楼大厦。而如今,世界上最高的五座建筑中国占其三;我们曾经被骂“东亚病夫”,而如今,拿金牌、破纪录,已经不再是稀罕事儿……
所以,“攀登者精神”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存在。
这个国庆,致敬《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