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晓明、尹正主演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开播当日,便遭遇大量一星差评。
有网友根据一部分差评用户主页显示,判定“差评队”属于肖战粉丝。
随后,“肖战粉丝为《鬓边不是海棠红》狂打一星”的消息,便反馈到了于正的微博评论区。
对此,于正发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回应。
首先,他表示目前的自己已经不看重豆瓣评分,只要守住拍剧初衷便好;其次,粉丝行为与艺人无关,并告诫“小朋友们,与其砸坏别人的锅,不如炖好自己的汤”;最后,他表示不会因此停下传承文化的步伐。
话虽如此说,但想来于正心里还是憋气,所以忍不住联系了“某艺人经纪人”。
3月23日上午,于正再次于微博发文,文中说“前天,我打给一个经纪人好友,让她管束一下粉丝们,不要随意给别人的戏打一星。她委婉而难过的表示她已经提醒了,但不一定受她管束,同时也特别的焦虑……”
对方的反应,反而让于正觉得内疚。毕竟之前他已经说过“谁的粉丝都好,跟他本人无关”,却还是难以按捺新剧被恶意差评的愤怒,转身过去就找对方说道儿。
由此,于正感叹“我终究也是乌合之众”。
在国产剧圈,于正的剧一向是热度与差评齐飞,在各种吐槽声中赚足关注,他也因此被称作“口水剧王”。
观众对于正印象的改观,始于2018年的《延禧攻略》。
《延禧攻略》作为一部古装“爽剧”,将一贯的白莲花变成了“天生脾气暴,不好惹”的黑莲花魏璎珞。带着复仇目的进入深宫的魏璎珞,在各路外挂的支持下,一路所向披靡,不仅达成了初始目的,还收获了爱情。
与于正旧日作品相比,《延禧攻略》的色调、场景、服道化都有很大提升。加上剧情够爽、不憋屈,让观众追得过瘾的同时,也造就了收视热潮。
《鬓边不是海棠红》作为《延禧攻略》后的又一部“于氏大剧”,拍摄期间,就将服装、造型等作为剧集卖点。
除此之外,于正曾表示本剧的核心精义有两点。
一是京剧文化的魅力,二是士为知己者死。
截至目前,《鬓边不是海棠红》已经播出12集。观众对于正之前所说的剧集卖点、核心,给出了不同的反馈。
服装、造型方面以尹正为例来说。
因为尹正扮演的“商细蕊”是京剧名伶,剧中有许多戏装造型。道具组为“商细蕊”准备了200多件戏服,而尹正的戏剧扮相也堪称惊艳。
但是,卸妆之后的“商细蕊”,便因为尹正圆胖、松弛的脸,失去了绝代名伶的范儿,被嘲“肿得像发面馒头”。
尹正自己也曾发文说“完了,我觉得我把商细蕊演砸了!我太胖了,我很丑……”
不仅如此,“商细蕊”平时的站姿、体态也被吐槽,有网友便说“一代名伶的体态美呢?”
再来说“京剧魅力”和“知己相交”这两点。
于正的剧一向欠缺细节,即便是在他备受赞誉的《延禧攻略》中,也出现过“钮轱辘氏”这样的错误,还曾将玉环、玉玦搞错。
《鬓边不是海棠红》因为“商细蕊”的缘故,戏剧场面不在少数。但除了光鲜亮丽的服装造型,真正能体现京剧功力的并不突出。
程凤台与商细蕊戏院初见一场,原小说中有许多旁衬、人物心理描写。到了剧中,那场戏在镜头切换中不仅变得零散,台上的“商细蕊”也没有展现出《贵妃醉酒》这场戏的任何亮点。连他因为改台词被泼开水、被观众喝倒彩的部分,都显得非常敷衍。
堂会上“商细蕊”与琴师纠纷一场,大概是按照原作设定不好表现,剧中改成了琴师临场喝酒,引得“商细蕊”发怒,双方由此不合。
有观众便对此有所不解,觉得“商细蕊”这个人物设定有点奇怪。他对于化妆师都礼遇有加,反而得罪了至关重要的琴师。
原小说中,“商细蕊”这里发脾气,是因为琴师不跟自己配合,而是由着自己的兴致“时而扶摇直上九万里,时而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派信马由缰、奔腾自如,坏了“弦要跟着角儿走”的基本规矩。
书中也说,像琴师这样,若是在曹司令的堂会上,早就被拉出去毙了。
除了细节部分外,尹正个人功底有限,作为外行来说,或许他的表现已经算不错,但若联系到他所扮演的是京剧名伶,剧中那点功夫就实在不够看。
至于程凤台与商细蕊的的知己知交,目前虽然还只是初始阶段,但程凤台被商细蕊触动,反思自省的心绪变化已经有明显展现,第六集的那段“程凤台独白”还上了微博热搜。不过“士为知己者死”的赤诚、热烈,还需要经过更多的剧情来演绎。
现在,《鬓边不是海棠红》的豆瓣评分已经上升至7.2分,直接反映了观众的“入戏”程度。但这部剧究竟能不能成爆款还不能定论,看看再说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ZRCCHEBiuFnsJQVJ0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