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13根铁链1万多个铁环40吨,在300年前的条件下,如何建造?

2020-09-23     张爱谈情说爱

原标题:泸定桥13根铁链1万多个铁环40吨,在300年前的条件下,如何建造?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也叫大渡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一年后建成,即康熙四十五年四月(1706年)通行。这一年康熙52岁,它是连接汉、藏人民之间的纽带。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现在这里成了旅游观光景点,有兴趣的亲们可游览一番。

想必大家看过电影《飞夺泸定桥》吧?红军战士的英勇和大渡河惊涛骇浪的镜头让人震撼。

这座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铁链构成,上面铺有木板。(如图)

是不是很有气派?泸定桥共有13根铁链,它的分配是这样的:桥面有9根,两边扶手各两根,扶手两根由短铁链连接。

从图上可以看到,每根铁链由近千个铁环相扣组成,据有关人员统计,13根铁链总共有12164个铁环。铁链总重量达21吨,平均每根铁链重1.6吨。

假如现代建这样的桥问题不大,在科学不发达的清朝是如何建造这座桥的呢?

首先在清朝汉藏接壤的地方属于经济落后地区,当时泸定县就没有铁匠和冶铁的地方,建桥的人们只好到200里外铁矿藏量大的荥经县(今雅安境内)铸造铁锁。

等把铸造好的铁链运到建桥的地方后,如何把1.6吨一根的铁链架起来成了问题。如果只是把铁链牵到对岸我觉得不是问题,把铁链一头系在船尾不就拉过去了吗?关键是要架起来还要绷紧。

据说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只见他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

当然这只是传说。

实际情况是,建桥者先在两岸挖好地锚坑,坑4米长,深数丈,横、竖放铁柱,铁链的一端固定在铁柱上,然后用铁水浇铸。

如何把铁链另一端牵到对岸呢?

工匠们集思广益,最终想出了利用“索渡的原理”(如图)

说白了就是“溜索”的办法。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这样铁链就到了对岸,最后把铁链端固定在地锚上。

13根铁索架起来后,上面铺木板,泸定桥就此完工。(如图)

文/秉烛读夏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BJYuXQBeElxlkkaI6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