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子生女儿真的都一样?人到老了才明白,两者之间的差别太大了

2020-03-13   西红柿妈妈

文|西红柿妈妈

特殊时期,很多小区都实施了封闭式管理,有些地方的社区工作者们会挨家挨户联系统计着,希望给 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帮助。

“老了才知道养儿养女,真的不一样”

王奶奶:当社区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到王奶奶时,她无奈向社区工作人员求助:“我孙女这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能不能帮帮我们。”其实王奶奶有一个儿子,可儿子中年离婚了,带着一个念初中的女儿又再婚了,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女儿。

王奶奶担心大孙女会受到后妈的不公平待遇,就一直把大孙女带在身边。儿子再次享受着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很少过问大女儿。没想到这次被困40多天不能出门,老人很无助。

李奶奶:李奶奶接电话时从声音就能听出状态很不错,李奶奶说:“你们放心吧,我女儿在封城之前把我接到她家里,我现在有吃有喝,还有女儿细心地照顾着。你们多帮帮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吧!”

工作人员小马整理着这些老人的资料不禁感慨,“老了才知道养儿养女,真的不一样!”如今,家家户户只有一两个孩子,物以稀为贵,父母们常常说:“儿子女儿都一样”,可是老了才知道,两者的差别很大:

1. 当老人需要照顾时,女儿总是伴随左右

就如王奶奶和李奶奶的处境一样,当老人们遇到生活困难时,细心的女儿总能防范于未然,早早地把母亲接到身边,悉心地照顾着。而王奶奶的儿子还一直坦然地给母亲找麻烦,自己享受着新家庭的美满,却把问题都留给了老人。

女孩天生心思细腻,她们总能在母亲最需要照顾的时候,提前想得更加周全,帮助母亲解除后顾之忧。而男孩本来就比较粗心,当自己成家后,更有可能“娶了媳妇忘了娘”,往往对老人照顾不周。

2. 当老人遇到经济困难时,女儿总能挺身而出

林阿姨有一儿一女,一生经商,生活比较富足。可最近老人年纪大了,头脑不灵活了,屡次投资失败,欠下了不少债务,林阿姨不得不求儿女们帮忙。可儿女们都已成家,不是说帮就能帮的。女儿几个月来都偷偷给林阿姨塞钱,然后分期在信用卡里还款。可儿子却无能为力,儿子说:“妈,我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老婆孩子都等着我的工资过日子呢!”老人虽然能理解儿子,可是心里却不是个滋味。

确实,男人大多承担着家庭的经济重担,他们要给老婆孩子一个交代,因此男人婚后把自己的小家看得要比父母更重要。但是女儿在家庭中的经济责任较小,她们往往能拿自己的私房钱贴补娘家。朋友曾说过:“没有几个女人是不贴补娘家的。”

3.孩子成家后,有儿子的家庭老人总要付出更多

丽丽独自在城市租房住,而在同一个城市,她的父母却和哥哥住一起,父母帮着哥哥一家做家务带娃,就连哥哥家的生活费都是老人出。老人常常感叹,“要是只有一个女儿现在该多好!”

老人从农村出来,他们的传统思想认为,带孙子天经地义的事情,儿子结婚时,他们帮着买了婚房,孙子出生后,他们又帮忙买了车,一手把孙子带大。对于女儿丽丽大学毕业后,他们就再也没有操过心了。

儿女们小时候老人所付出的心血和经济成本可能差异不大,可等孩子们长大后,儿子却给老人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老人不免感慨“要是只有女儿,现在多轻松”。

大家常常把有儿子的家庭形容为“建设银行”,都说男方的父母要付出更多,其实如果男孩的父母把握好了这两个教育原则,晚年也能过得很舒心:

1. 不道德绑架自己。传统观念里,老人总是给儿子操办婚礼,给儿子带娃,长此以往,“帮儿子成家”“还得带孙子”似乎成了老人的义务。其实这是对老人的道德绑架,年轻的父母们不想老年生活沦为带娃和贴钱的日子,就要从现在起,给孩子灌输正确的养老观,即帮不帮忙带孙子不能成为儿子给不给自己养老的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父亲要以身作则,现在就不要以此来道德绑架自己的父母。

2. 男人必须要有担当。当代社会男女平等,但是男人应该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这种责任不仅表现在自己的小家上,更有对父母对自己原生家庭的责任。因此男人必须有担当,就如本文开头王奶奶一样,儿子并没有承担婚姻破裂的后果,而母亲包办了一切。要知道母亲的溺宠,逐渐磨灭了男孩身上的担当和责任。

读者朋友们,你们还会认为养儿养女都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