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易
父母的爱,决定了孩子一生幸福。家庭的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成就。
优秀的父母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很多父母说,我舍不得吃穿,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为什么孩子一点也不争气,成绩不行,也不懂得感恩。
说到底,教育孩子本就是一场艰难的征程,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累死也教不出好孩子。
下面3种父母,孩子最不喜欢,付出越多越失败。
1、眼里只有成绩的父母
在很多父母的观念里,学习成绩决定着一个孩子的前途,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就一无是处,这种观念无疑是片面的。
现如今成绩是一个孩子升学的关键,多少父母任劳任怨为孩子提供好的学习条件,无非就是为了孩子有个好成绩。
但是父母的眼里不该只有成绩,因为当下的成绩好坏不能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成绩的好坏也不全是孩子的原因。
从第一个层面来讲,学习成绩仅是对各个学科的阶段性测试,考察的是孩子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逻辑思维等,而决定孩子人生发展的,还有道德修养,人格品质,艺术特长的。教育不只是教出会考试的孩子,还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第二个层面讲,孩子的成绩好坏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父母不能一味责怪孩子,更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
当你发现孩子某个方面学习不占优势的时候,不妨去发现其他方面的优势,找到其他的闪光点。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他会感激你一辈子。
2、习惯命令式教育的父母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话:
住嘴,再哭我就把你关到外面去!
你这次要是给我考不好,这书就不要念了。
关电视,洗澡去,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父母教育小孩的场景,“命令式”的教育孩子是很多父母一贯的教育方式,但效果总是适得其反。
被吼叫的孩子,虽然止住了哭声,但是心里却对父母多了份害怕少了份亲近。
给孩子强行制定考试目标,虽然看似在关心孩子的成绩,但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眼里只有成绩,他们从不关心自己的进步。
一声声催促中,孩子犹豫关掉了电视,心里却有着数不清的怨言,之后还是没能养成管理时间的习惯。
父母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命令式教育,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
诗人纪伯伦说过: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家长既要学会给孩子立规矩,也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虽然过程很艰难,但这样孩子才能越来越优秀。
3、老是和别人比的父母
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隔壁的小强成绩门门优秀,他妈在我面前不知夸了多少遍了,你再看看你,每次都原地踏步!”
“看看你们班班长,人长得秀气,还会唱歌跳舞,家长会上给人家爸爸多长脸啊,你怎么什么都不会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随着孩子的成长与日俱增,父母希望孩子能优秀,同时也能让自己在别人家的家长面前挺直腰板。
对比本身可以是一种激励,承认别人的优秀,看到自己的不足,知“耻”而后勇。但当对比变成了攀比或者更总拿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模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就会适得其反了。
说白了,每个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自然在学习成绩,兴趣特长方面会有高有低,有所差异。
孩子不优秀,父母不能单指责他们,而是要学习正确的管教方式,多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鼓励自己的孩子成长,遇到问题父母和孩子一同面对。
其次,孩子之间的比拼,就是家长间的比拼。父母想要教出优秀的孩子,自己也要不断提升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孩子间有些差距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抹去,但父母可以改变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慢慢变优秀。
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变得优秀,能理解自己,最起码不要恨自己。
父母的吼叫,对比,命令及唠叨式的教育,对孩子来说还是很难接受的。教育孩子还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选择他们能接受的且对他们有利的方法。
如果【在看】文章的你,也用上述的方法管教孩子,请及时自查自纠,适当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会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