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苏州旅行,游人不但可以看到了这个古老城市,品味江南韵味,不管是典雅园林,还是古镇风情,,苏州让人流连忘返。在苏州你还应该去体现一回原汁原味的苏州美食苏州菜。
清人《清稗类钞》中有这样的记载:“肴馔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其中提到的十个城市,有一半在江苏。如此深厚的美食底蕴,自然衍生出了著名的苏州菜。
去苏州一定要吃的当地菜。苏州菜属于“南甜”风味,口感温和,味觉清甜解腻,不仅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更是因材施艺,四季有别。你想来品尝吗?那就来逐个了解地道的苏州菜吧
苏州菜品种丰富,由淮扬、苏锡、徐海三大地方的风味菜肴组成,苏锡菜、淮扬菜和徐海菜各有特色。其中尤以淮扬菜最为突出,它以选料严谨,注意刀工与火候、强调本味、突出主料而著称。淮扬菜色泽淡雅,造型新颖,咸甜适中,口味平和。在烹调技艺上,淮扬菜主要采用炖、焖、煨、焐的方法。
苏锡菜注重造型,讲究美观,色调也是十分绚丽的,“白汁清炖”是其一绝。而在口味上,苏锡菜更偏甜一点。其菜品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烂脱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味,这是苏锡菜最大的特点;徐海菜的风味接近于齐鲁菜的味道,讲究肉食五畜俱用,水产以海味取胜。其菜品色调浓重,口味偏咸,习尚五辛,烹调多用煮、煎、炸等技艺。
松鹤楼 松鼠桂鱼
松鹤楼建立于清乾隆初年,迄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苏州老味道,中国四大名店之一。他家的松鼠桂鱼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爱,几乎每桌必点,先炸过再淋汁,甜口又鲜嫩,鱼骨都酥脆了,吃起来一根刺都没有。
碧螺虾仁
碧螺虾仁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直以来苏州都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产多种农作物。这里的优良佳蔬有太湖莼菜、淮安蒲菜、宝应藕、板栗、鸡头肉、茭白、冬笋、荸荠;名特产品有南京湖熟鸭、南通狼山鸡、扬州鹅、高邮麻鸭、南京香肚、如皋火腿、靖江肉脯、无锡油面筋。除此之外,这里还有美名远扬的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如此丰富的物产,为美食的烹调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苏州十大名吃 【松鼠桂鱼】【鱼头豆腐】【巴肺汤】【碧螺虾仁】【清汤鱼翅】【白汁圆菜】【桂花鸡头肉】【响油鳝糊】【荷花集锦炖】【西瓜鸡】。
响油鳝糊,热油浇在做好的鳝鱼上,想象一下就知道啦,葱蒜香味扑鼻而来,拌均匀、趁热吃。
响油鳝糊上桌,淋上响油,滋滋直响,葱蒜香味扑鼻而来,拌均匀、趁热吃,鳝丝的口感绝佳。还有特色的协和蜜汁酱方,肉虽然很大一块,却很入味,偏甜口。
苏州城中飘香的江苏菜由淮扬、金陵、苏锡、徐海四地的风味组成,其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在国内外也享有盛誉。
巴肺汤
苏州菜的风格以清新雅丽为主,清鲜平和、追求本味是江苏风味的宗旨。在苏州菜的菜式中,还处处反映了厨师刀工的精细和刀法的多变,这是苏州菜的一大特点,也是其闻名于世的重要原因。苏州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制作时讲究火候,尤其擅长炖焖煨焐,代表作有:“镇扬三头”。“三头”是指扒烧整猪头、清炖蟹粉狮子头、拆烩鲢鱼头;“苏州三鸡”。“三鸡”是指叫花鸡、西瓜童鸡、早红橘酪鸡;“金陵三叉”。“三叉”是指叉烤鸭、叉烤桂鱼、叉烤乳猪。
西瓜鸡
苏州人对饮食的要求很高,这不仅表现在他们对精致食品的追求上,还表现在他们对饮食方式和情调的追求上。即便寻常百姓家做一桌最简朴的家常菜也绝不马虎,都是精心制作的。美食不求昂贵但求精致,这是苏州饮食的又一特色。
鱼头豆腐
苏州太湖颇为出名的特产莫过于太湖三白:白鱼、白虾和银鱼。烧法多为清蒸白灼,强调保持食材的原味。太湖白鱼,细骨细鳞,肉质很细嫩;白虾,生长在太湖开阔的水域,体色透明,肉质鲜美,营养价值甚高;而太湖银鱼柔软无骨,通常会在烹制前,用水浸一下
太湖三白
对食物如此讲究的苏州人,对食材也是高要求。他们讲究时令时鲜,讲究选料做工,要求所选的食料都具备“生、活、鲜、嫩”的特点;讲究菜肴的色、香、味、形;注重烹饪技艺的特点。而在苏州平常百姓人家的一日三餐中,除了各种时令的蔬菜和新鲜的水产品外,各种米食无疑占据着主食的地位。他们的主食以粥、饭为主,这也是苏州饮食与北方饮食的最大区别之一。苏州人对美食的追求,让他们即使是吃一碗普通的面也要有底浇、过桥、光面,重青、免青,硬面、烂面,宽汤、紧汤,重面轻浇、重浇轻面等不同口味。性情温和的苏州人做事精细,这让苏州的小点心无论是在食料的选择上,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十分考究,力求精美,“少吃多滋味”。又由于苏州人喜烂喜甜,因此他们自制的小点心大多是各种香糯酥软、鲜甜可口的糕团、糖粥、蜜饯,这些糕点是苏州人的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品种丰富的苏州小吃有固定的聚集地,还因苏州水乡小巷的环境而出现了很多走街串巷的小贩的身影,其间更少不了别有特色的吆喝声。而那些一头挑着灶、铁锅,一头挑着装碗、筷、调料的小抽屉,集烧、卖于一体的流动小吃摊,也成了苏州饮食风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赤豆酒酿圆子
美食与丝绸、园林、工艺并列为苏州四大文化支柱。苏州美食品种繁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12个大类、1200多个著名品种,其中12个大类又分为6个帮式和6种特色。这些佳肴烹调与制作技艺经过代代名厨的因袭与发明,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枫镇大肉面
讲究时令时鲜、选料做工、色香味形、花色品种,是苏菜一直坚持的原则,这种传统渗透进了苏菜的方方面面。当你在苏州的名镇——周庄时,也能感受到这一点。在周庄说吃,第一件事就是“吃茶”,这里的“吃”茶绝对不是“喝”茶,而是真真正正地吃茶。刚沏上来的绿茶清香四溢,瞬间就能吊起饥饿的人的胃口,让人不由自主地点几碟美味的小点心。而在小碟中,除了干果、瓜子、酥点外,还有一盘咸菜,当地人称之为腌菜苋,是用春天鲜嫩的油菜薹密封腌制而成的。这种腌菜苋也叫“阿婆菜”。“阿婆”是周庄人对女性长者的称呼。由此引发的还有“喜茶”、“春茶”、“满月茶”、“吃讲茶”之分,其中的茶水与小碟中的美味都是有讲究的,正所谓:“一风对一俗。”正是有了“阿婆菜”,吃茶便成了“吃阿婆茶”了。“阿婆菜”的腌制工艺也是有讲究的,先要取新鲜的蔬菜洗净切段,用开水烫,在坛坛罐罐或小口大肚瓶里填实压紧,确保密封,才能腌制出醇香、美味的菜肴。食用时,用铁丝勾出,加些糖,淋上麻油,比梅干菜的滋味更多一丝清香和爽口。
蜜汁豆腐干
梅花海棠糕
梅花海棠糕
最正宗的梅花糕在山塘街。踏着凸凹不平的石板路,弯弯的石拱桥静静地横跨在小河上。梅花糕的小摊简单而古朴,摊子前“姑苏名产梅花糕、海棠糕”的字样十分醒目。碰巧一个模子的海棠糕熟了,熟练地将盖着铁板的模具翻了180度,模子一撤,热腾腾的海棠糕全都落到了铁板上。一炉七个,就像是一朵海棠花。
枣泥拉糕
哑巴生煎在苏州这种馒底金黄、硬香带酥、馒身白色、松软可爱、一咬汤卤满口的民间食品,有吃了还想吃的欲望。
哑巴生煎
而在清明节前后,蚬江中有大量银鱼浮上水面,“香酥银鱼”“银鱼炒蛋”等美味便被端上了人们的餐桌,其中,尤以烹制方法独特的银鱼羹更是原汁原味,鲜美无比。周庄盛产的二鳃鲈鱼身上有类似鳜鱼身上的花斑,肉质白嫩,有烧、炖两种做法。在众多做法中,“莼菜鲈鱼羹”最有名,莼菜与鲈鱼两鲜合一,是周庄宴席上的一道名菜。在小桥流水的周庄,你会发现一种特殊配料及工艺加工过的猪后腿,这种后腿肉被当地人称为“万三蹄”、“万三酥蹄”或“万三蹄膀”。“万三蹄”更是周庄美食中的一绝,相传为明朝初年江南巨富沈万三家宴必备之佳肴。“万三蹄”用料讲究,以猪后腿中肥瘦适中的部分为原料;调料上也是精中选精,煨、煮、蒸、焖一昼夜方大功告成。它的吃法也别具一格,即在贯穿蹄膀的两根长骨间取一根细骨抽出,以骨为刀,在肉上轻轻划过,即可切好。“万三蹄”的颜色金黄,外形丰腴,香气四溢,惹人垂涎,蹄肉更是鲜嫩无比,入口即化,其汁香浓,回味无穷。
鸡脚旮旯
咸豆浆
本乡本土的苏州菜,这里自然也有很多所谓的烹饪大师,对自己擅长的苏州菜很陶醉,苏州自古是卑湿之地,所以菜肴重糖,重油,浓油赤酱,这种饮食习惯正好与时尚健康饮食相悖,却正是卑湿之地的人们必须的。就像浙东之氓,嗜好咸味和霉味,过去每餐不离咸鱼咸菜和霉干菜霉百叶,也正是千百年来地理和地利的因素造成的产物;再譬如湖南四川的辣,也只能辣在他们那里,辣到苏州来,问津的自然不会很多。各地饮食食尚的形成,有地理与食材大有关联,而它的推广又与人员流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苏州人走向全国了,自然各地会出现苏州菜的馆子,然而,与其他地区的人员流动比较起来,苏州人总比较“宅”,这也造成了苏州菜在全国菜系中地位不高的主要原因。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