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升高又不能取掉口罩!皮肤病患者扎堆求医:这些“口罩脸”你见过吗

2020-04-26     今日女报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令人舒畅之时,皮肤问题却让不少人陷入苦恼。

近日,湖南地区气温上升,大家纷纷穿起了短袖短裤——然而,国家依旧处于疫情防控期间,“摘不掉的口罩”成了最易诱发皮肤问题的“凶手”。

4月26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了解到,短短1个月时间,该院皮肤门诊每天就能接诊30多位备受肌肤困扰的患者——这些患者,都被医生称作“口罩脸”。

长期密不透风的佩戴口罩,原本的勒痕发展成为伤口;皮肤被闷得喘不过气,发红又敏感……这是最近患者抱怨最多的话。

那么,究竟“口罩脸”面临着哪些肌肤问题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祁林给大家举例说明——

关键词:痤疮、毛囊炎

长时间佩戴口罩,使面部形成一个湿热的环境,在相对封闭的湿热环境中,皮脂腺分泌就会旺盛,皮肤出油过多,细菌容易滋生,就会形成局部炎症,引起痤疮,毛囊炎,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爆痘。

主要症状:

口周及面颊出现红丘疹,基本没什么特殊不适或有轻度疼痛,几天后丘疹上会出现脓点,破溃后,慢慢愈合,会留下印迹,容易反复发作。

处理方式:轻度的痤疮、毛囊炎患者应注意面部清洁(皮肤油腻者可使用洗面奶),忌挤压、自行挑刺,可外用抗生素药膏,脓包较多者,尤其是既往有严重痤疮患者需要皮肤门诊系统治疗。

关键词2:糜烂、溃疡

这种情况最易发生于需长时间佩戴密闭性较好的专业口罩的医务工作者面部,由于长时间的受压摩擦,口罩的边缘及系带处如鼻梁,面颊,耳后,皮肤血运受限,屏障破坏,最初上述部位皮肤出现红斑、压痛,持续受压红斑上出现水疱,逐渐糜烂,疼痛加剧,严重可继发感染。

处理方式:佩戴口罩前,面部可使用一些保湿乳剂保护皮肤屏障;出现疼痛性红斑后可常规消毒后,外用金霉素乳膏,同时纱布覆盖创面;一旦出现水疱、糜烂后应由专科医生换药处理。

关键词3:过敏

部分人群本身就是过敏体质,口罩里面含有某些成分,如无纺布、橡皮带、金属夹子(铁或铝)、等等都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引发接触性皮炎;某些三无口罩或仿冒伪劣口罩,使用的无纺布材料不合格、不卫生等,也可诱发接触性皮炎。

主要症状:

最初在在佩戴口罩的部位出现红斑、瘙痒,逐渐加重会累及额面部、颈部,瘙痒加剧,严重者伴肿胀,灼热、绷紧感,部分患者会出现出疱,糜烂、渗出。

处理方式:选择正规口罩,减少出门,地广人稀处可不佩戴口罩。每次佩戴口罩前及取下口罩后都要涂上保湿乳剂,此期间不建议做任何面膜,避免化妆。灼热者可纯净水喷雾,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可减轻瘙痒。皮疹较多,尤其伴肿胀、糜烂请看皮肤科门诊。

延伸阅读>>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祁林提醒——

戴口罩作为有效的防御手段目前情况下我们还是不能摘去,还得 “罩”顾好自己。

不过,戴口罩的同时,可以选择和正确佩戴口罩。

选择合适的口罩尺寸。

口罩尺寸不合适,将对防护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并非过紧的口罩才会产生皮肤损伤问题,过于宽松的口罩同样也会,过于宽松的口罩边缘会频繁摩擦皮肤带来损伤。

非一线工作的普通人员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一次性口罩就可以,相比 N95 类的口罩,这类口罩的舒适度会好一些。

减少佩戴时间。

对于已经复工的小伙伴,建议每2-3小时前往天台、阳台、露台等通风位置取下口罩,给皮肤以休息的时间。

再次佩戴上时,略微调整佩戴位置,避免重复压迫上次佩戴时的部位。如果脸上有汗,先清洁面部吸干水。

口罩潮湿了一定要更换。

春季天气湿热,容易出汗,口罩更容易潮湿,不但皮肤会浸润难受,口罩的防护作用也会降低,一定要及时更换。口罩一般4小时就需要更换,上班族可以午餐后更换新的口罩。

多做预防性保护。

和口罩边缘接触的面颊、颧骨,以及与口罩鼻夹接触的鼻梁部位需要重点保护。医务人员可以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或水胶体敷料保护这些部位。没有这些用品的话,可以在戴口罩前在这些部位额外涂抹一些保湿霜或凡士林,来减少摩擦,预防皮肤损伤。

在耳朵上方或耳后直接受到口罩绑带压迫的部位,可以使用一些柔软的衬垫(例如软布和纸巾),减轻压迫和摩擦。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编辑:小Y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5aatnEBfGB4SiUwT5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