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带“迁徙”线上,外贸商家能否转型新生?

2020-05-07     北京日报客户端

疫情席卷全球,从广东澄海的玩具之都,到长三角的服装箱包产业聚集区,义乌的日用小商品……大量外贸企业、行业在重击之下转战线上,深耕内销,谋求新出路。

产业带“迁徙”线上

“唏嘘! 28年老牌玩具商因没有订单破产!”玩具之都广东汕头澄海区,亿创空间老板陈卓越坐在办公室里,收到了这条推送文章,一家同行企业受疫情冲击、资金链断裂而倒下。为同行惋惜的同时,陈卓越也正为自家企业的命运而心忧。

亿创空间是一家玩具外贸企业,近半业务是外销型业务。但疫情突发,“订单荒“袭来,很多国外客户直接取消订单,导致亿创空间的库存越来越多。

“接到一个个退单通知,整个人都蒙了。长时间停工本来就是在吃老本苦撑着,原本打算收到订单尾款后能缓解一下,全没了。”回忆资金链面临危机的艰难时刻,陈卓越仍然心有余悸。

不仅是陈卓越的公司,疫情肆虐全球,以出口为主的澄海玩具产业受重创,大量外贸订单被退且基本没有任何赔偿,大批澄海玩具外贸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电商、直播平台,成为一些外贸企业打破僵局的尝试。网红主播走出传统的直播间,走进亿创空间的工厂“探店”,除了当场试玩体验,还能深入工厂生产线,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商品的生产流程。新鲜的工厂直播,再配上“京喜1元购”“拼购返现”等社交电商玩法……订单又回来了!

从疫情初期零订单、资金链濒临断裂到半个月订单破三万,亿创空间如今正逐步摆脱疫情困境,逆势重生。

与亿创空间有共同经历的,还有浙江宁波的运动户外品牌——菲莱仕,这家主要向中东地区出口登山杖、灯具等户外装备的企业,年营收达3000万,外贸业务曾占公司总营收的6成以上。疫情爆发后,菲莱仕的销量断崖式下跌,价值五百万元的货品积压仓库。

“没有订单,但成本并没有减少,员工、工厂运营等等都需要开支,太难了。”菲莱仕负责人说。为了缓解压力,企业开始拓展国内渠道,并玩起了直播、1元拉新等多种社交电商玩法,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快速成为了京喜平台上户外装备名列前茅的商家。

内销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为支持外贸企业转内销,多家国内电商平台都出台了针对外贸企业的扶持政策,京东通过旗下社交电商京喜平台支持外贸企业出口抓内销,紧急上线“工厂价卖光外贸货”会场,阿里巴巴旗下内销平台1688也开通了外贸专区。

由于遭遇疫情,海外消费者的需求结构产生了剧烈变化,原本的畅销品可能变为库存,原本的“冷板凳”产品却可能一跃而成爆款。“等订单”式的生意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样的市场,“按需生产”成为破局之道。

伟力智能玩具厂商副总经理李维群介绍,受疫情影响,适合室外使用的车模等产品的需求受到较大冲击。“东边不亮西边亮”,在年初敏锐意识到这一变化后,公司加大了对益智类积木产品的重点开发,开发出天坛、太和殿以及天安门等一系列古建筑积木,目前深受国内外销售者的热捧,带动业绩提升,弥补了室外玩具销量的下滑。

“我们意识到,没有订单并不等于没有需求。”阿里旗下速卖通珠宝手表行业运营负责人林素素认为,疫情影响了某些品类的需求,但同时催生出其他品类的需求。在疫情期间,更需要用新品来拉动客户。京东集团京喜事业部商品运营总经理杨绍辉也透露,疫情期间,平台正利用自身C2M反向定制能力及腾讯IP资源等,帮助工厂、商家实现销售订单逆势回升。

“大家都在想办法转内销,今年竞争会进入白热化阶段。”陈卓越坦言,如何找准国内市场需求并脱颖而出,考验每一家外贸型企业。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看来,数字货物贸易将会越来越重要,尽管目前比重仍比较低,但未来会成为商品贸易的主要模式,外贸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适应这个转变。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奇茹

编辑 孙奇茹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4gh7XEBfwtFQPkdKX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