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了上千年的国画,到底美在哪里?

2020-02-25   福芦苑

还记得小时候游荡在山水之间的

那种惬意感吗?


一山一水,一静一动

动静结合的是那么的完美无瑕

让人如同进入仙境一般

心态慢慢的平静下来

感受这大自然最原始的爱与气息



向来喜爱 “山色空蒙雨亦奇”

幽深的山谷,云气在山腰缭绕,

斑驳淋漓的水汽弥漫在万仞深涧,

一泓清潭映得水边青草若明若暗

这便是一幅绝佳的山水画

在素色宣纸上洇染出一方诗意

...

这大概便是古人山水

令后世痴迷数千年的原因吧

今天我们来一探古代山水之美


- 1 -


董其昌

( 1555 - 1636 )

字玄宰 号思白 香光居士

明代书画家

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

董其昌强调以古为师,但反对单纯机械地模拟蹈袭。随着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他在继承前人技法时不倚傍他人庑下“作重台”,而是有选择地取舍,融入自己的创意。




他认为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创意,古人的精神也难以表达,故应以自己独创的形式再现古人的“风神”。




凭借自己对古人书画技法得失的深刻体会,他摄取众家之法,按己意运笔挥洒,融合变化,达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董其昌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这种面貌的作品比较常见;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时有出以没骨,比较少见。






他的绘画作品,经常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并在题识中加以标榜,虽然处处讲摹古,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够脱窠臼,自成风格,其画法特点。




- 2 -


陆恢

1851—1920

原名友恢 一名友奎

字廉夫 号狷叟 狷盫

自号破佛盫主人

清末民初著名画家






陆恢为清末民初著名画家,作品温润中蕴含着苍厚,疏松中透出了淡雅,古奥中孕育着平常。





- 3 -


王 原 祁

1642 ─ 1715

字茂京 号麓台 石师道人

江苏太仓人 王时敏孙

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

官至户部侍郎 人称王司农




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形成娄东画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画坛,成为正统派中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