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科技公司在半导体领域发展非常迅速,但相当于美国来说,还是处于落后地位。要知道半导体设计和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需要数十年的研究和生产才能够积累。而上个月,美国加大了对华为技术的限制,要求使用美国技术的台积电需拿到许可证,才能够继续为华为代工芯片。对华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那么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企业是否能够满足华为的需求呢?#华为#
就目前情况来看,短期内,华为无法用国内芯片制造商满足需求。目前还有120天的缓冲期,也就是说,在今年9月份之前,华为急需大量要求台积电生产更多的5G芯片,做好充足的战略储备。
其实从目前的种种迹象表面,在5G芯片存储方面,华为应该已经做好充足的储备工作。如果不出意外,明年的5G基站生产基本上能够满足需求。同时华为还将转移阵地,将中低端芯片全部都交给国内半导体公司——中芯国际。至于海思麒麟芯片和5G基站芯片,在未来2~3年内,国内尝试都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目前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就是上海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而创始人和核心团队成员都是来自于台积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华为部分的芯片生产需求。在目前的情况下,中芯国际已经获得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不仅从国家投资者拿到22亿美元的资金,还从上海证券市场募集了28亿美元,作为项目研发费用。但中芯国际虽然是国内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最高水准也不过是生产14纳米制程工艺的芯片。而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是5纳米制程工艺,三星和台积电都已经实现该技术,并且最近还宣布将开始研发3纳米制程工艺。就连智能手机市场上最主流的芯片都是7纳米制程工艺,因此中芯国际需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准,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其实中芯国际本来也有机会实现最先进的5纳米制程工艺,只不过芯片生产最重要设备光刻机被荷兰ASML所控制,拥有目前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技术,也就是传说中的EUV。ASML也是三星、台积电、英特尔唯一的供应商,中芯国际本来已经下了订单,不过ASML受到美国方面的压力,因此迟迟无法发货。这意味着中芯国际在芯片生产方面,没机会追上台积电了。
那么华为就真的没办法,突破芯片生产这一关吗?其实三星与日本合作,也建立了7纳米制程工艺,而且在不使用美国技术的情况下,暂时可以满足华为对于旗舰机的芯片生产需求。另外三星也拥有最先进的极紫外技术,理论上在5纳米制程工艺生产没有太大困难。不过在性能需求方面可能会稍逊于台积电生产的,这一点从三星猎户座处理器与麒麟处理器的性能差距就可以看出。
但三星与华为合作后,在制造成本上肯定会大幅度上涨,这样就会影响到产品的价格。这对华为来说,其实也是个两难的选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w4bI3MBnkjnB-0zNz_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