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总是避免不了破坏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很多发展中国家变成了发达国家的垃圾回收站。发达国家把大量的垃圾排放到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能拉动经济增长。随着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我国也开始禁止接受外国的垃圾。这样一来,印度变成了下一个新的垃圾回收站。
印度的垃圾形势
现在的我们提起印度,仍然是一个贫富差距非常大的国家。真正的财富只掌握在不到10%的人手中。走在印度的街道上,我们所看到的环境也并非一尘不染。也许是为了经济能够快速的发展,他们认为接受外国的“洋垃圾”可以让他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但没想到他们仅仅接受了一年的洋垃圾后,很多印度居民就受不了了。放眼望去,很多城市到处都堆积着大量的垃圾山。
以垃圾为食的巨鸟
大量的垃圾山对于印度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有时候走在路上,说不定就会被坠落的垃圾打到头部,甚至有人会因为沉重的垃圾而死亡。成堆的垃圾还孕育出了一种大型鸟类,大量的垃圾便是它们的食物,有些巨鸟的体型甚至比成年人还要高大。但这些鸟类都是以垃圾为食的,它们的体内已经渗透进了大量的垃圾碎片,因此当地人也不会把这种巨鸟当作食物。
17层楼高的垃圾山
在首都新德里的郊区,有这样一座垃圾山,高度甚至达到了17层楼高,这个数字实在太令人害怕了,我们很难想象成千上万的居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所面临的究竟是怎样的威胁。大量的垃圾不仅让印度居民愁苦不展,对于当地的环境也带来了很大破坏,大量的植被遭到侵蚀,植物渐渐的枯萎,甚至有一些动物,因为缺少了栖息地和食物而死亡。
虽然印度接收洋垃圾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忽略了发达国家制造垃圾的能力。虽然发达国家的人口比较少,但是他们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大量的垃圾如果不排放出去将会威胁本国的生态环境,所以他们才源源不断地把洋垃圾运送到发展中国家,只需要出一点钱便能够换得环境保护,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说,经济发展的同时与环境保护总是相对立的,即使是现在的英国,它在发展初期的时候也曾遭遇过环境污染,因此才成了所谓的“雾都”。任何国家想要发展都避免不了破坏环境,因此我们只能约束自己的行为,积小成多,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