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与朋友聚会,本想着又可以好好叙叙旧了,结果硬生生变成了一场吐槽大会。
朋友表示, 自己女儿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饭渣“!
每天一到饭点就开始闹,不是要奶奶边走边喂,就是要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吃,一顿30分钟就能解决的饭,她硬生生吃了2个小时。
其实,像朋友的女儿一样,存在吃饭问题的宝宝不在少数,而究其根本原因,是父母在该引导和训练的时期没有做好相关工作。
宝宝在8~12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进入了自主进食的黄金期。孩子开始不断发出这些信号,以表明自己开始要吃饭了。
1.宝宝伸手去抓食物,甚至是开始抢大人手里的勺子的食物;
2.面对大人送过去的食物不断地摇头或者躲开;
3.看到大人吃饭的时候宝宝也动起小嘴儿,模仿大人吃饭时的咀嚼动作
当家长发现宝宝的这些行为时要意识到宝宝进入了自主进食黄金期,应该采取响应的措施来引导宝宝自主进食。
1. 用手指食物来引导宝宝自主进食
刚开始的时候宝宝还不会用勺子,可以让宝宝接触一些入口即化的手指食物,或者宝宝面条也同样是不错的选择。
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激发宝宝的进食兴趣,又能锻炼宝宝双手的精细动作,还可以促进口、眼、手的协调运动。
2. 宝宝用手指抓食物练熟了,可以开始训练他使用勺子
美国儿科学会的做法是:让宝宝从玩勺子开始,慢慢过渡到用勺子进食。
宝宝刚开始用勺子不够熟练,非常容易弄得到处都是,这时候家长一定要足够耐心,这是宝宝学习吃饭的必经之路,不能轻言放弃。
在这个时候,家长其实可以用另一个勺子帮助宝宝吃饭,随后再让宝宝自己吃一些。一方面满足家长想喂饭的欲望,另一方面又不用担心宝宝没吃饱。
3.逐步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在宝宝进食的时候,家长可以夸张地做出咀嚼吞咽的动作,让宝宝进行模仿,以此来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
4.养成在参桌就餐的习惯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从添加辅食开始,宝宝就应该学会坐在餐椅里进食。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宝宝自主进食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能让宝宝形成一种意识,坐进餐椅里就意味着该吃饭了。
正常情况下8个月到12个月之间,是宝宝饮食习惯的形成期,家长一定要在这个阶段,让宝宝养成在就餐椅吃饭的习惯,否则一岁以后宝宝自主意识萌发想,家长再想这样训练就变得难上加难了。
当然了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不想宝宝以后成为吃饭困难户的话,家长是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毕竟,现在不努力,“饭渣”宝宝可更烦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