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治疗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多数患者平时在家注射胰岛素进行控制。“扎一下”看似简单,却经常出现疼痛、脂肪增生问题。如何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让血糖控制更理想?
正确注射胰岛素,掌握“五部曲”
调查资料显示,中国近90%的患者胰岛素注射不规范,只有12%的患者接受过糖尿病医生的注射培训。即使是已使用胰岛素治疗后6个月的患者,其血糖达标率也仅有39.9%。而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不到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应熟练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的“五部曲”:保存、消毒、轮换部位、更换针头和锐器回收。
第一曲:胰岛素的保存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仍有许多糖友犯错误。23%的患者在胰岛素开启前并未将胰岛素放置冰箱保存,近50%的患者在开启胰岛素后仍然储存在冰箱内,1/3的患者在注射前并未将胰岛素回暖即注射。
没有开封的胰岛素,要放在冰箱的保鲜室;注射前要取出回暖;正在使用的胰岛素不宜放冰箱,而应在室温下保存。
第二曲:注射前的消毒
注射前应用肥皂将双手洗净,以免污染注射器具。在注射前应常规对注射部位消毒,但不宜用碘酒消毒,建议用酒精消毒;不要马上注射,在酒精彻底挥发后再注射。酒精擦拭皮肤时不可反复来回擦拭,应在注射部位周围自内向外擦拭。
第三曲:注射部位的轮换
虽然有90%的糖友声称经常轮换注射部位,但实际调查显示只有15%的患者轮换方法正确。为保证血糖平稳,避免皮下脂肪增生,相关指南推荐糖友定期轮换注射部位。
以最常用的腹部注射区域为例,不妨用“一四七”三个数字来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轮换。将腹部分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4个区域,在7天内保持同一片注射区域;在同一片注射区域内,每次注射部位要间隔1厘米以上,最大程度保证血糖的稳定性及避免脂肪增生。
正确注射胰岛素,掌握“五部曲”
第四曲:注射针头的更换
保证药液通畅并排除残留在管腔的空气。注射时,进针要快,然后缓慢推动注射键,待推到底后留针几秒再拔出。明确推荐针头仅限一次性使用,多数患者为了省钱而重复使用针头,可能会得不偿失,增加注射并发症风险,如皮下脂肪增生、硬结、局部感染等。
第五曲:注射后针头及胰岛素的处置
这是胰岛素注射的最后一环,但也是经常被忽略的一环。中国每年有超过100 000 000支胰岛素针头未得到规范处置。乱丢针头到垃圾桶,容易导致针刺伤,很可能感染各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如乙肝、丙肝等。因此,患者应把用过的针头放置在锐器盒中,千万不要把针头扔到垃圾桶里。
(文/林忆阳 副主任医师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注公众号《家庭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vHTKnUBURTf-Dn5Kl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