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园(1914—1979年),江西南昌人,名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山水、工笔、写意兼擅;水墨、青绿并能,其界画功力为现代仅见;而且兼工人物、花鸟,能诗善书,精古字画鉴赏,业余政治评论、修养全面。
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追聘秋园先生为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秋园先生为荣誉院委委员;1987年在南昌建立“黄秋园纪念馆”;“黄秋园故居”列为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列为自晋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
|艺术超然
黄秋园的祖父曾任两广总督府参事,父亲毕业于江西法政专科学校,曾任吉安县、丰城县县佐,警佐等职;后弃政在南昌剑声中学教书,母亲为家乡贤达。
他幼年启蒙于私塾,后就读南昌滕王阁小学,毕业于南昌剑声中学,失学后曾在裱画店学徒一年。十多岁就从师父亲好友左莲青先生(也是傅抱石之师)学传统中国画,览古今名作,刻苦临写,尤喜王蒙、石溪、石涛诸家。由于绘画悟性好,技艺超群,19岁就开始卖画为生。
1938年经伯父介绍考入江西裕民银行工作,任文书。曾经担任过江西裕民银行物资调拨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为南昌市人民银行科员,行政十九级;直至1970年退休。退休将全部精力投入书画创作,达到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高峰。
|李可染评
1986年,著名画家李可染在北京参观黄秋园个人画展之后,对黄良楷说: “我很敬佩黄先生的画,想用自己的一张画换黄老的一张画。”
他还亲自书写了一段题跋:“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朴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
这种评价出自于李可染这样的大师之口,是极少见的。
|创作风格
在创作中,黄秋园尤以巨幅为胜,构图布局往往顶天立地,整幅落墨,点线密集,不留空白,所谓上不留天,下不留地。故有“天满一星”画家的最高称誉。
他还独创了一种有别于历代名家的皴法新技法“秋园皴”。这种“秋园皴”的出现,才确定了黄秋园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正如董其昌所言:“凡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因黄秋园逝世太早,体现此类皴法的作品存世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