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唐 杨升《画山水卷》局部
没骨山水相传为五世纪初南北朝时期,张僧繇所创立的一种山水画技法,直接以青绿、赭、白诸色,堆染成山石云水树木。
唐代的杨升最擅长此法,可他自己也没想到,他创绘的《峒关蒲雪》,竟成了十几个世纪后还能启迪后世的旷世名作。明朝董其昌,近人张大千、吴湖帆、陆俨少等等都认真摹绘过《峒关蒲雪》。
清 陈子清《仿杨升峒关蒲雪图》
吴湖帆《仿杨升峒关蒲雪图》
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为吴大锶嗣孙。其画斋梅景书屋培养了王季迁、陆抑非、徐邦达等一批著名的书画人才。其收藏宏富,善鉴别、填词。山水从“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冲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熔水墨洪染与青绿设色于一炉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并工写竹、兰、荷花。
祁昆《仿杨升峒关蒲雪图》
祁昆(1894—1940),祁昆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一位难得的青绿山水画家。郑振铎说他“最长于青绿山水画,尤能摹似古代名作。在许多被忽视的真正的属于劳动人民的‘画匠’们里,他是可以代表的”。《松声云影》题记谓“拟仇实父笔意”,仇实父即明代的仇英,亦是一位出身于工匠的画家,他善作青绿山水,笔法细腻严谨,设色秾丽,为“明四家”之一。祁昆此画确深得仇英遗意,以工整细致之笔写文人怡情山林之趣,但又较仇英画风浓重,抑或与他生于北方有关。
俞子才《仿杨升峒关蒲雪图》
俞子才(1915-1992),浙江湖州人。1939年为吴湖帆梅景书屋入室弟子。擅长山水画。
谢临风《仿杨升峒关蒲雪图》
谢临风,1924年生。谢临风先生的作品,显著具有大千画派的特色,同时也显露着独特的风貌,工整明丽,典雅飘逸,俊秀高雅。
陆俨少《峒关蒲雪》1956年作
1956年正是陆俨少踌躇满志、笔锋正劲的时候,他以劲健的笔触,参以宋元的格调,将《峒关蒲雪》画得灿烂缤纷。大家风范,在此图中已显露端倪。
张大千《仿杨升峒关蒲雪图》
张大千《峒关蒲雪》1940年代作
明 董其昌《峒关蒲雪图》
题识: 唐杨升峒关蒲雪图余兽借临一过,今归四明朱阳华收之,此亦仿其意。董玄宰。钤印:太史氏、董其昌
以上是古今名家仿唐代杨升的《峒关蒲雪图》。但杨升的《峒关蒲雪图》作品已经失传,我们只能借助这些作品来想象其中的美。
下面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唐代杨升长卷雪景山水,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其一斑。请把手机横过来欣赏:
传 唐 杨升《画山水卷》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本幅山石的造型与院藏传张僧繇《雪山红树图》相似,都作对称的圆弧形或古拙的锥形,兼用勾勒与青绿重设色法。卷后题跋将此归为唐代画家杨升的“抹(没)骨法”的表现。此应为晚明画家对早期山水的揣摩之作。
下面这幅作品就是张僧繇的《雪山红树图》:
张僧繇 雪山红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僧繇,字号不详,吴郡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张僧繇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
张僧繇的绘画艺术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