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是魏晋时极有声望的名士,钟会久闻其名带了大批车马前去拜访。钟会是钟繇的儿子,钟繇是汉魏年代的名人,以书法为人熟知,不过他大官的身份却常常被今人忽略。钟繇汉末就做相国,曹魏的时候又被封侯,最后官至太傅,位在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上,实在是大到不能再大的官。老子做曹魏的大官,儿子钟会却想帮着司马氏篡曹魏的国,这样的人在古代叫做不忠,是最为恶劣的一种品质。
嵇康除了名士之外的另一个身份是曹操的孙女婿,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懒得理会钟会,只是埋头和向秀打铁。钟会虽然感到难堪,众目睽睽之下也不便当场发作,只得拨马而回。不料这时嵇康停止打铁,问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言语间满是蔑视与鄙夷。钟会虽然是个小人,却也有着小人式的智慧,当即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二人一问一答听似充满禅意玄机,实则剑拔弩张。不久之后,钟会果然找机会借司马氏的手除掉了嵇康。
北宋时宰相王安石有一幼子,年纪虽小却十分机敏。一次一位客人指着笼子里的一獐一鹿问他哪头是獐哪头是鹿。王元泽不假思索张口答道:“鹿旁的是獐,獐旁的是鹿。”客人见他回答的如此机智,不禁赞不绝口。
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把话说得越透彻就越有效,往往话语中的隐含内容更具杀伤力。嵇康对钟会的提问在暗示:你根本是个小人,司马氏的走狗,品格如此低下,我怎么能与你为伍呢?从我今天的态度你应该能看出来我完全看不起你吧?所以以后就不要来骚扰我了。小人钟会也是个聪明人,立即针锋相对:你嵇康是什么样的人我今天看得一清二楚,你让我难堪我也不会放过你。既然你敬酒不吃吃罚酒,也别怪我不客气了。嵇康当然也不会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嵇康实在是个太有傲气的人,不善保全自己。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一些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暗流汹涌的话。如果你不能准确理解这些已经说到点子上的话,就有被暗流卷走的危险。
大家总是觉得把话说得清楚总比说得模糊要好,其实有时候模糊的话更能说到点子上。以王元泽的年纪可能未必能够区分獐和鹿,可是既不想承认自己不知道,更不愿意乱指一气。于是就采用了这个模糊的说法。万无一失,保管没错。人不能无所不知,在生活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懂的事,真诚坦白是一种好品质。可是有时候完完全全的真诚坦白会让你失去应得的机会。所以此时不妨把话说得模糊一点。比如说老板打算交给你一项任务,如果能出色完成薪水就可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你并没有把握做好,但是你是愿意告诉老板说:“我干不了。”还是给他一个不是那么明确的答案,然后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呢?相信聪明人都会这样说:“好的,我会尽全力去做的。”这样说既把握了机会又给自己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