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才子佳人,像徐志摩陆小曼林徽因张爱玲,大多都有很多为后人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
胡适也不例外。
网上流传的段子说他沉迷打牌,不断告诫自己要戒掉,但第二天还是“真香”地继续打牌。
怕老婆,朋友送他铸着的“P.T.T”字样的铜币,被他翻译为“怕太太”。
还骄傲地展示自己的冷门爱好:收藏了全世界各国怕老婆的故事;
喝了酒也“犯浑”,断片后醒来发现自己在“局子”里。
原因是喝多后被抢了东西,遇上巡捕问询,还跟人打了起来……
喝酒打牌怕老婆,生活里的胡适显得十分接地气儿。
但一回到学术领域,胡适又是 当之无愧的大师,是中国文学史上重量级的存在。
在上世纪初期,胡适是用白话文写作的 第一人,开了新文学创作的先河;
混乱年代,他和李大钊一起带领万千青年,开展了那场浩浩荡荡的新文化运动;
留学期间,光是 博学位就拿了 三十几个;
他翻译莫泊桑、易卜生的作品,把外国文学带进国内;
也在北大教过书、当过校长,是民国时期响当当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这样一位文化大师,他的作品在百年来一直流传。
不管在什么时候读他,都永不过时。
这次要给大家推荐的这套 《胡适三部曲》,涵盖了胡适的散文随笔、人生自述,和他19堂文学课的内容。
内容丰富但既不晦涩难懂、也不卖弄学识,尽是平实的语句和真诚的表达。
我们轻轻松松就能从他的作品里,懂得大师的魅力。
随书附赠便签计划本1册+胡适日程表3张+语录书签3枚,超大礼包,十分 划算
我们为什么要读胡适?
胡适是中国文化革命史上的 先锋人物,他的出现,开了中国文学的新风气。
在他之前,中国的旧式文学普遍具有陈词滥调、过分强调形式的弊病。
很多知识分子都能感受到这种困扰,但无人敢于打破。
胡适是 最勇敢的那个。
1917年1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洋洋洒洒地写了八条建议:
比如,要言之有物,不能一味模仿古人,不能无病呻吟、滥调套语。
是在他的倡导下,文学创作领域才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作为第一个发声的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被称为 “今日中国之雷音”,震荡了当年的文学界。
在他之前,少有人会用白话文创作、写诗。
从他和李大钊、鲁迅等人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第一次尝试白话文写作后,新风潮兴起:
写文章用白话文、用新式标点符号,创作新诗,引得全国各地的文艺青年纷纷加入。
就这样,新文化运动的大幕才正式拉开。
先驱者, 第一人,胡适毫无疑问地成了很多作家的 启蒙老师。
梁实秋就曾形容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对他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一下子点破了他心里的疑虑,带领他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然而,胡适的开拓者身份却不止于文学领域。
在中国哲学史上,他同样是开路人。
在他之前,国内对于哲学的研究还停留在旧时代的方法里。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写成了 颠覆传统的哲学研究方式的《中国哲学大纲》。
从此,中国的传统哲学研究也进入了现代化的进程里。
不管在思想、哲学还是文学领域,胡适都一直拥有着 先进的视野和开天辟地的勇气。
这样的勇气,在那个陈旧的时代里显得如此难能可贵。
有志向的年轻人几乎都视他为偶像。
张爱玲中学时就读了《胡适文存》,对其心生仰慕。
见到胡适本人更是像”追星女孩“一样,觉得 “如对神明”。
一开始读到胡适所言的,“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
后来才知道,胡适是想告诉大家:自由外界给的,而独立是源自内心的。
艺术家 陈丹青说胡适“完全是学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李敖说胡适能在变化的时代里始终维持自己的人格、观点和气焰。
名人大家们都对他崇拜不已,而我也是在读过 《胡适三部曲》之后,我才真正确认:
学术上,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文字上,他是与普通读者毫无距离;
思想上,他让人醍醐灌顶。
不容错过的《胡适三部曲》
要全方位地走近胡适,就不能错过他的经典之作。
这套 《胡适三部曲》(插图珍藏版),包括《忍不住的新努力》、《四十自述》和《胡适19堂文学课》三本。
涵盖了胡适在平凡日子里的人生思考、一路成长的心得自传,和他对中国文学的深刻研究。
有文学干货,也有引人捧腹的小故事。
篇篇经典,字字珠玑,是我们走进这位文学大师的世界的 必经之路。
第一本,《忍不住的新努力》完整收录34篇传世杰作,虽然是写胡适的人生哲学,但并不高深晦涩,反而充满了生活情趣。
看完之后仿佛被胡适远程指导了自己的人生,心里是满满地对未来的期待和拼劲。
在我们觉得未来前路迷茫时,胡适在《人生的意义》里告诉我们: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简单点说就是,停止胡思乱想,振作起来,去做事吧!
做一件事就有一件事的意义。
在我们悲观、不自信的时候,胡适鼓励我们 大胆做梦:
”就算是做梦,也要做一个热闹的、轰轰烈烈的好梦,不要做悲观的梦。
人生的就像是表演、唱戏,既然来到人世就好好唱这出戏。
即使是做梦也要做一个像样子的梦。“
在我们偷懒迷糊的时候,胡适又一语点醒我们:
他在《差不多先生传》里嘲讽那种凡事都糊弄的人,日子凑合过,不较真不努力,能将就则将就。
这样活着有意思吗?人生很短,绝不能“差不多”就行。
要做就要拼命做,好好活。
可以见得,《忍不住的新努力》整本书都是 乐观向上的,很适合我们读来为自己打气加油。
三部曲的第二本,《四十自述》里,胡适则对我们很坦诚,他父母的故事、童年和少年的求学经历,都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
读来好像经历了一场他的前半生,把他的感动与快乐都体验个遍。
在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一文里,他深情写道: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对母亲的深情和感恩,这一点上,我们每个人都能与胡适 强烈共鸣。
《四十自述》是如此地平实动人,读着读着心里却波涛汹涌起来。
相比之下,三部曲中的《胡适19堂课文学课》则显得更加专业,它是胡适写给年轻人的 极简文学史。
从先秦两汉讲到魏晋隋唐,李杜元白应有尽有。
虽然这本书是讲白话文进化发展史的,但读来更像诗歌大全百科全书,是我们学习 诗歌的速成班。
在被网络段子包围的今天,我们常常提笔忘字,对诗词歌赋更是抛之脑后。
读完《胡适19堂文学课》,必能告别聊天时人家说了上句我们接不到下句的尴尬,帮助我们快速提升人文知识。
一套 《胡适三部曲》,把大的道理小的温情全包括,奇闻趣事和文学干货兼得,我们实在不能错过。
颜值超高,赏心悦目
《胡适三部曲》套装附赠了胡适人生不同时期的24小时日程表:
7点起床晨读,8-12时上课,午餐后读书、工作,晚上与友人聚餐,还打球运动。
看看他满满当当的行程安排,早起、读书、工作、运动和玩耍一样不落。
完美展示了什么叫: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而且套装赠送日程与日记本,方便我们读完后跃跃欲试地学习胡适的时间表,做自己的 时间管理大师。
从内在来看, 《胡适三部曲》丰富齐全,哲学随笔、人生自传和文学课,经典作品几乎全涵盖,购买一套,一劳永逸。
从外在来看,这套书的颜值极高。
彩色封面、全彩手绘插图,既是读书又能看画。
字体和间距也十分舒适,给你的眼睛放松的阅读体验。
三本装成一套,装帧精美,收藏和作为礼物送人皆可!
学者熊培云曾说: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一百年。”
当我们真正读完 《胡适三部曲》之后会发现,他虽然学识高深,却人人都能读懂;
他荣誉无数,却像大多数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他专心研究,自律生活,却也拥有喝酒打牌这样唾手可得的乐趣——
这也许才是离我们最近的,最适合我们读的, 真正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