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态与大气势都难不倒它:瑞士之声Stenheim Alumine Three

2020-01-14   视听发烧网

微动态与大气势都难不倒它:瑞士之声Stenheim Alumine Three

作者:陶忠豪

摘 要: Stenheim Alumine Three有现代音箱少有的高灵敏度,Stenheim Alumine Three也具备大音压与大动态承受能力,这样的特性让它不论回放任何类型的音乐都游刃有余。


Stenheim Alumine Three有现代音箱少有的高灵敏度,Stenheim Alumine Three也具备大音压与大动态承受能力,这样的特性让它不论回放任何类型的音乐都游刃有余。Stenheim Alumine Three可以重现小提琴最细腻微妙的揉音转折,Stenheim Alumine Three也能展现交响乐激昂奔放的大气势,极度通透、甜美、圆润的音质与音色,更是让人一听上瘾,越听越入迷。
来自瑞士的Stenheim成立于2010年,由五位原本在Goldmund工作的成员创立。2013年现任总裁Jean-Pascal Panchard因为赏识Stenheim的音箱与设计理念而买下这家公司,又将他在Nagra工作时的人脉带进Stenheim,可说汇集了Goldmund与Nagra两家顶尖瑞士Hi End音响厂家的菁英之力,难怪短时间就在顶级Hi End音响领域闯出名号。
理念独到的瑞士新星
我在2015年的圆山音响展第一次见到Stenheim的音箱,也与Jean-Pascal聊过,那时就对Stenheim的音箱印象深刻,第一个吸引我注意的是箱体设计,那次展出的Reference Ultime不但体积庞大,而且整支音箱都是铝合金打造,因为整支音箱实在太重,很难移动音箱调整摆位,所以原厂竟然设计出可以水平转动的中、高音单元障板,而且还是透过马达带动,可以遥控调整toe-in角度,这是我从来没见过的创新设计。


Alumine Three是三音路四单元架构,箱体涂装非常特别,看似铝合金的金属质感,其实表层是有着珍珠光泽的烤漆。


另一个特点是Stenheim的音箱虽然昂贵,但却完全不采用陶瓷、钻石或是铍金属等特殊振膜单元,这种作法与当今最顶级的音箱完全背道而驰。综观时下天价等级音箱,几乎全部将上述特殊振膜单元列为标准配备。我们甚至可以反过来说,唯有配备这类单元的音箱,似乎才够格名列顶级天价音箱之林。在这些音箱中,恐怕除了Wilson Audio之外,也只有Stenheim胆敢独排众议,坚持使用传统丝质振膜高音单元与纸盆中、低音单元,却依然能够赢得金字塔顶端玩家的认同,可见这家瑞士音箱新星绝对有其独到设计理念,声音表现也肯定有其不凡之处。
灵敏度高,容易驱动
Stenheim的音箱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原厂提供的技术数据并不多,不过研究过他家所有音箱的规格数据之后,我发现他们的音箱竟然具备两个很难同时并存的特点,其一是灵敏度极高,其二是具备大功率、大音压承受能力。以这次评论的Alumine Three为例,一方面它的灵敏度有93dB,阻抗变化也很小,平均阻抗是8欧姆,最低6欧姆,原厂建议扩大机功率最低只要10瓦就能轻松驱动Alumine Three,可见这款音箱是真的不难驱动。另一方面,Alumine Three的瞬间承受功率高达300瓦,最大音压109dB,这种规格完全是录音室鉴听音箱的水平,而鉴听音箱大多不太容易驱动。上面所说的几项数据,对于我们了解Alumine Three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Alumine Three的每一项设计,也都与上述规格有关。


所有螺丝都隐藏在箱体背板,配备一组WBT Nexgen的single-wire音箱端子。


先说高灵敏度。现代音箱为了追求大动态下的全面表现,灵敏度通常偏低,必须动用大功率扩大机才能充分驱动。不过高灵敏度却是Stenheim非常重视的特性,Jean-Pascal认为唯有提高灵敏度,才能充分展现音乐中最细微的表情,并且在没有压缩的状态下,同时兼顾微动态与大动态的表现。另一方面,音箱灵敏度提高,代表扩大机可以更轻松的工作,扩大机负担减轻,代表扩大机可以在最佳线性范围内工作,不但失真得以大幅降低,而且可以呈现出最好的音质音色表现。
坚持使用传统振膜单元
再说大功率与大音压承受能力,这两个指标代表的不只是音箱可以很大声的唱歌而已,更重要的意义是,音箱即使大声唱歌,失真依然可以维持在极低状态。当你聆听大编制交响乐,需要用较大音量重现庞大的气势与规模感时,Stenheim音箱的这种特性就能发挥优势。当你用一般音量聆听时,失真可以降到更低,音乐最美妙的微动态与细腻情感更能完整浮现。我在这次的实际试听中,就充分感受到了这样的回放特质,也是Stenheim与其他顶尖现代音箱的最大不同之处。


博韵的半开放式聆听空间非常大,Alumine Three在这里显得娇小,不过声音能量却充沛到惊人,完全不因为大空间而稀释。


高灵敏度、大音压、大功率承受能力的好处这么多,为什么现代音箱不这样设计呢?因为这必须依靠单元、箱体、分音器妥善的搭配才能办到。先看Stenheim选用的高音单元,市面上的顶极高音单元那么多,为何Stenheim偏好使用Scan Speak的丝质振膜高音单元?Jean-Pascal告诉我,因为丝质振膜比金属振膜中质量最轻的铍振膜还要轻。振膜够轻,灵敏度才能提升,也才能重现音乐讯号中最细微的情报。
光是高音单元有高灵敏度当然是不够的,市面上大多数中音与低音单元的灵敏度都比高音单元低上许多,整合在多路分音音箱中,不论高音单元的灵敏度再高,最后都必须要利用分音线路压低灵敏度,才能与中音与低音单元衔接。Stenheim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作法是选择与法国PHL单元厂合作,特别订制Stenheim所需要的中音与低音单元。
PHL是何来历?他们的单元供应许多PA音箱使用,所以大功率、大音压承受能力是基本条件。另一方面,PHL的研发团队来自法国经典单元厂家Audax。老玩家应该知道,Audax单元的最大特征就是高灵敏度与极度敏锐的反应速度,PHL完全继承了Audax时代的优良传统。他们的8吋低音单元灵敏度全部超过94dB,用在Stenheim的音箱中,高音单元灵敏度根本不用压低,一方面确保高灵敏度,另一方面可以简化分音器设计。分音线路一旦简化,对于扩大机功率的耗损可以降低,代表扩大机可以更轻松的工作。你看,Stenheim的设计是不是环环相扣,全部指向高灵敏度、大音压与大承受功率这个终极目标。
巧妙调校单元机械特性
Stenheim的分音器设计也有巧思,特别的是,Stenheim并不是单纯的用分音器去整合、衔接、修正不同单元,而是同时也借由不同单元之间的物理特性,回过头来帮助简化分音线路。先看分音线路本身,Stenheim的音箱一律使用四阶分音,许多人以为一阶分音才是相位失真最低的分音架构,但其实四阶分音与一阶分音的特性相同,一样是相位失真最低的设计,而且还能减少单元衔接的频率重迭区域,理论上频率响应的表现会更平顺精确。重点是如何简化分音器线路,以降低分音器对于扩大机功率的耗损,达到Stenheim所追求的高灵敏度、容易驱动的目标。
让我们看看Alumine Three是如何透过单元设计简化分音线路。先看高音单元,请注意丝质振膜上有一圈黑色同心圆线条,这是Scan Speak厂制单元所没有的设计,显然是Stenheim在取得单元之后,另外加工改造的。我推测这圈黑色线条的用意,是用来调整丝质振膜的阻尼特性与细微重量,借由改变振膜的物理特性,调整单元的音质音色,也调整高音与中音单元的衔接特性。
再看Alumine Three的中音与低音单元,这些单元的振膜上都涂布了特殊阻尼,这也是PHL厂制单元所没有的。这种作法同样是借由改变单元的物理特性,而非利用分音线路,对于单元之间的衔接进行修正与调整。
Alumine Three的两只8吋低音单元规格相同,但是悬边设计不同,上面的单元使用硬质布料悬边,可以取得更快的低频反应速度;下面的单元使用软质橡胶悬边,可以取得更充沛的低频量感与更下潜的低频延伸。两只低音单元同样不依靠分音器区隔,而是利用机械特性达到彼此搭配。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Stenheim巧妙调校单元机械特性,与分音线路充分融合的作法。分音器的设计有公式可套,但是单元特性的调校只能依靠不断摸索实验,才能找到最理想的设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Stenheim在音箱设计上极其高段的设计手法。


高音单元外有铝合金车制的红色短号角,请注意丝质振膜上有一圈黑色同心圆线条,推测是用来微调振膜阻尼与重量的作法。


用铝合金箱体消除音染
Stenheim的铝合金音箱箱体,毫无疑问是最显眼的特征之一,主要目的当然是借由坚固厚实的铝合金箱体,将共振音染降到最低程度。许多人认为金属箱体会产生“金属声”,容易让音乐回放变得冷硬刺耳,这其实是过于直觉思考的误解。铝合金箱体的厚度只要达到一定程度,搭配适当的箱体尺寸,共振就会大幅降低,变成非常适合制造音箱箱体的材料。上次Jean-Pascal告诉我,Stenheim的箱体内部还用上三种不同的阻尼材料,并且在箱内经过计算的特定位置,设置补强框架,彻底消除箱体共振音染。在实际试听时,我尝试在播放大动态与剧烈低频冲击乐段时,以手触摸Alumine Three的箱体,没想到竟然完全感受不到箱体振动,可见Stenheim的箱体设计有多强固。
值得一提的是,Stenheim使用铝合金箱体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铝合金的硬度与刚性比一般MDF木料好上许多,所以铝合金箱体的钣件可以不用像MDF箱体那么厚,空出来的箱内空间,可以营造更充沛宽松的低频量感,难怪Alumine Three的体积不大,但是却能展现出非常庞大惊人的低频气势与规模。
低频潜力惊人
这次的试听地点是在Stenheim总代理博韵位在天母的试听室中进行,试听的主角是今年才发表的Alumine Three,它的单元配置与高一阶的Alumine Five相同,不过箱体小一号,单元尺寸也小一号,低音单元从10吋变为8吋,中音单元则从6.5吋变为5.25吋。在博韵的试听空间中,这对体积不大的落地音箱实在有些吃亏,因为博韵的半开放式空间实在很大,加上空间挑高将近五米,中低频能量很容易被这么大的空间所稀释。
怀着疑惑的心情开始试听,因为担心Alumine Three的低频无法应付这个大空间,所以就从低频开始测试,没想到Alumine Three的表现竟然完全超乎我所预料。听Larry Carlton与Robben Ford两大吉他手合作的现场演奏专辑“Unplugged”第八轨“That Road”,乐曲中的贝斯拨奏低频非常饱满充沛,原本我以为Alumine Three的低频在这个空间中会被稀释,没想到实际听来,低频量感竟然毫无不足之处。更厉害的是,从Alumine Three的回放中,我竟然还能明显区分出贝斯拨奏与脚踩大鼓的低频差异,在我以往的聆听经验中,低频解析力好到这种程度的音箱,可就屈指可数了。


中音单元采用布质双重悬边,振膜表面涂有特殊阻尼涂料。


我又开始怀疑,该不会是博韵搭配的Orpheus The Heritage Ultimate单声道后级驱动力实在太强,让Alumine Three有超水平的表现吧?毕竟这对后级在8欧姆负载下,可以输出1,000瓦超大功率啊!为了解答这个疑问,博韵杨老板特地将扩大机换为darTZeel LHC-208综合扩大机,这款综扩在8欧姆可以输出200瓦,不论驱动力或价位都与Alumine Three更为搭调。结果呢?两者搭配所展现的低频一样紧凑扎实,而且展现出非常强悍的控制力。由以上两组搭配可以证明,Alumine Three是真的具备超乎体积限制的低频实力。
用千瓦Orpheus旗舰后级驱动
写到这里,或许你会质疑,Alumine Three的灵敏度那么高,有需要动用大功率后级伺候吗?依照原厂规格,Alumine Three的确不需要用那么大的功率驱动,不过大功率后级在小功率输出时,失真可以降到更低,而且在博韵这么大的空间中,搭配功率较大的扩大机还是有必要的。比较可惜的是,这次没有机会尝试搭配小功率扩大机或是管机,下次如果可以在较小的空间中试听Alumine Three,我很好奇如果用管机驱动Alumine Three,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风貌。


两只8吋低音单元的悬边形式不同,上面的单元使用硬质布料悬边,可以取得更快的低频反应速度;下面的单元使用软质橡胶悬边,可以取得更充沛的低频量感与更下潜的低频延伸。


接下来的试听,我到底该用哪套扩大机来搭配呢?虽然LHC-208的组合在价位上较为合理,不过请原谅我的贪心吧,最后我选了Orpheus旗舰前后级,因为后者在音质细腻度上的确更胜一筹,这也显示Alumine Three虽然是Stenheim的入门级落地音箱,但是用等级更高的器材搭配,它绝对有实力回报以更令人惊喜的表现,千万不要因为它在Stenheim的产品线中等级不高,就因此轻视它的潜力。
极致的纯净无染
Alumine Three带给我的惊喜当然不只是低频。听阎韵演奏的史卡拉第钢琴奏鸣曲,触键粒粒分明,短音跳跃无比灵巧,即使最微弱的尾音也依然清晰。琴音散发出明朗的光泽,那光芒绝非刺眼的强光,而是像清晨柔和的阳光普照。纯净的音质也像是清晨最清新无染的空气一般,只要有一丝杂质微尘,就会让空气蒙上一层薄雾,但是我此时听到的是没有任何雾气的声音。这种极致的纯净感与解析力,老实说以往我只有在纯铍、陶瓷或钻石振膜这类高音单元中听过,Alumine Three竟然能以丝质振膜高音单元而达到这种纯净无染的极致境界,只能说实在神奇。
用我熟悉的曾宇谦“Reverie”专辑测试,这张专辑的小提琴音质录得特别直接,能量的释放也极强劲,但是用Alumine Three听来却完全不会让人觉得紧绷,反而为琴音添加一份轻柔的质感,甜美圆润的音色更是以往我不曾感受过的。难道这种甜美质感是一种染色吗?不,我听到的擦弦质感依然清晰,微弱的揉音起伏特别分明,强奏的爆发力也未见弱化。可见在Alumine Three的诠释下,这张专辑中该有的强弱起伏一样不缺。唯独那份甜美的韵味,是我用其他音响系统播放所不曾出现过的。到底这是录音中原本就有的质感?还是Alumine Three额外奉送的?我认为不用再探究了,因为那甜美滑顺的琴音,真是美妙迷人极了。
有能力展现交响乐的大气势
听女高音Natasha Marsh在“Amour”专辑中演唱的“Les Filles de Cadiz”,Natasha的演唱尽情伸展,毫不费力,即使唱到最高、最强音,歌声也没有丝毫压缩紧绷,反而依然保有一份轻松的余裕感。重点是嗓音中同样添加了一份甜美圆润的美妙质感,让Natasha的超技花腔演唱显得更为出神入化。


低音反射孔位于前障板下缘,红色底板下方安装了原厂配备的大型金属角锥。


除了Natasha的演唱之外,管弦乐团的演奏同样令我注意,即使用极大音压播放,音质依然毫不劣化,大气势层次清晰分明。这样的表现,让我想要进一步了解Alumine Three播放大编制交响乐的能力,于是拿出巴毕罗里指挥的西贝流士“芬兰颂”试听,这张老录音的铜管音质其实有些偏硬,但是用Alumine Three播放,铜管齐奏却展现出极高的密度,演奏到激昂奔放处,铜管吹奏金光四射,但是听感上却丝毫不觉压迫。交响乐团整体演奏非常紧凑扎实,厉害的是就连中低频下段也未见空虚。Orpheus旗舰后级的实力当然无庸置疑,不过Alumine Three在这么大的空间中,竟然也能毫不畏惧的展现交响乐的大气势,实力实在令我惊讶。
越听越迷人
在博韵试听了一个下午的过程中,我用各类音乐测试过Alumine Three的表现,不知不觉音量越开越大,直到试听结束,杨老板才告诉我刚刚播放的音量,比他一般聆听音乐的音量大很多。重点是即使用这么大的音量听了一整个下午,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疲劳,反而因为听到了美妙的音乐而感到兴奋。我想这就是Stenheim追求高灵敏度与大音压、大功率承受能力所伴随的极低失真回放,才能让人即使长时间聆听也不疲累。也难怪Stenheim短短几年就在Hi End音响界闯出名号,因为他的音箱实力真的够强,而且那甜美悦耳的音质,真的迷人极了。


参考软件
严韵出生于音乐世家,现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在这张专辑中,她用一架Fazioli F278大型平台钢琴,演奏史卡拉第12首钢琴奏鸣曲。整张专辑以DSD 5.6MHz规格录制,再以高规格的AQCD发行,琴音通透高贵,低频层次分明,严韵大师级的演奏技巧,也让这张专辑更添收藏价值。(Modern Records MCD2980)


Stenheim Alumine Three规格
类型:3音路4单元低音反射式落地音箱
使用单元:1吋丝质振膜高音单元×1,5.25吋纸盆振膜中音单元×1,8吋纸盆振膜低音单元×2
频率响应:32Hz-35kHz(±3dB)
承受功率:150瓦RMS(峰值300瓦)
建议扩大机功率:10-200瓦
灵敏度:93dB
平均阻抗:8欧姆(最低6欧姆)
最大音压:109dB
外观尺寸(W.H.D):250×1050×330mm
重量:70kg
参考器材
讯源:
Orpheus Heritage SACD
Orpheus Heritage D/A Converter
Aurender A30
扩大机:
Orpheus Heritage Preamplifier
Orpheus Heritage Ultimate Power Amplifier
darTZeel LHC-208


焦点:
现代音箱少见的93dB高灵敏度,阻抗变化也不大,原厂建议扩大机最低功率只要10瓦。
低频量感充沛,而且解析力极强,即使在10-15坪的大空间中也能撑起场面。
音质极度通透无染,音色有一种特别迷人悦耳的甜美韵味。
可以展现音乐中最细微的转折与情感变化。
播大编制交响乐非常紧凑扎实,而且中低频下盘饱满不空虚。
建议:
虽然原厂建议扩大机最低输出功率只要10瓦,不过搭配驱动力越强,音质越细腻纯净的扩大机,越能激发Alumine Three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