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战无不胜的功夫之王。
他是叱咤风云的好莱坞巨星。
他是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功夫片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
他将“功夫”带入英文词典,他让全世界记住他的怪吼也记住他的拳头,他就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
01
1940年,李小龙出生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在他5岁的时候,全家从美国搬到了香港。
小时候的他体弱多病,一刮风下雨,他就感冒发烧,基本上每周都会去一趟医院。为了让他变得强壮,7岁时便被父亲带去练习武术。
1954年,14岁的李小龙有幸被一代宗师叶问收为徒弟,之后跟着叶问学习咏春拳。叶问也很疼爱他,除了将咏春的奥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之外,还教会了他许多做人的道理,是伴随在李小龙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人生导师。
后来他在回忆师父时,曾这样说:
“一般的老师均对我起不了任何启蒙作用,直至碰上了叶问师父,我才知道了什么叫老师。我已完全沉浸在这个独特的咏春拳世界里了。”
叶问与李小龙
1959年,李小龙告别家人,登上“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只身赴美。他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很艰苦,这段时间,他除了学习之外,把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
李小龙为了宣扬中华武术,在大学期间,用打工赚的钱,租下校园的一个停车场角落,作为武馆,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
作为一个黄皮肤的留学生,校园中到处充满了对他的不屑,时不时还会有人上门挑衅,他一忍再忍。
后来忍无可忍,在一次与对手切磋时,他30秒内将对手击垮,给外国人来了个下马威。
之后他又在西雅图开设了“振藩国术馆”教授外国人中国功夫,随后还在奥克兰、洛杉矶等地开设了分馆。
他对武术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且希望把这种理解传递给每一个爱好武术的人。李小龙曾经说过:“修炼功夫不是为了击破木板,而是为了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02
1964年的美国长提空手道大赛是李小龙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比赛上他表演了咏春拳、蔽目粘手、寸拳、无影拳、二指俯卧撑等,令所有观众瞠目结舌。
出色的“表演”,使他在美国武术界名气大增,全美各地的武师不远千里赶来拜访,这让他又学到了许多西洋武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功夫体系,而这次大赛表演也促成了李小龙迈出踏入好莱坞的第一步。
1965年2月,李小龙受邀前往洛杉矶试镜。虽然他卓绝的武艺赢得了很多人的一致好评,但在电影界,他还只是个新人,虽然他进了好莱坞,但发展得并不好。
次年3月,李小龙获得了《青蜂侠》的参演机会,他在《青蜂侠》里饰演青蜂侠的助手加藤一角。李小龙在剧中的打斗场面备受好评,并且在剧中首次使用双节棍。
该剧也成为他在美国早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1967年,李小龙在美国创立了截拳道(Jeet Kune Do),时年27岁。
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初衷,不是定义为一门格斗术,而是一门磨练心志的武术哲学。他深信武术不是杀人技,而是修为。正如他的墓碑上写着:“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大概是他一生的功夫哲学了。
03
1971年,李小龙签约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签下了他第一部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国产电影《唐山大兄》。这部成本并不高的电影,创下了香港有史以来电影票房纪录。
他们说那是因为李小龙演得够真够拼命。因为他拍电影拒绝假打,拒绝特技。
他的打戏全部自己亲力亲为,不加一丝特效,从来不用替身,踢碎的灯,破裂的木板,全部是他真实的击打动作造成的。
凭借着这份态度,毫无疑问,接下来的《精武门》更是大获成功。
之后几年时间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李小龙热”,他在香港两年时间,四部半电影,3次打破多项记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了亚洲电影票房记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全球总票房达2.3亿美元。
李小龙的每一部作品都代表着中国精神和中国武术,“Chinese Kung Fu”和截拳道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深入到了全世界。
他的那些经典动作以及招牌式的怪叫,让观众热血沸腾,纷纷模仿。。
可也惟有他,才真正配得上“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句话。
他将东方哲学融入武学,也是把中国功夫带向世界的第一人。
04
他被很多人模仿,在中国,几乎每一个功夫明星身上都有李小龙的影子。
成龙、甄子丹、吴京,每一个武打演员都把李小龙奉为偶像,连周星驰都是李小龙的死忠粉,他在很多电影中的形象,都是在致敬李小龙。
李连杰说:李小龙的电影是开创历史性的,他是第一个看到功夫未来发展趋势的人,一个真正的先行者。
他不仅仅是东方人心中不朽的传奇,还是很多西方人崇拜的偶像:
在《杀死比尔》中,大师导演昆汀致敬李小龙。
昆汀说:他打碎了美国人对中国人固有观念,也改变了美国人对华人的看法。
美国柔道之父吉恩·勒贝尔说“如果说有武者之王,那么李小龙就是王中之王。”
世界空手道冠军吉姆·凯利称:没人能打得过他。
拳王泰森评价李小龙说:他是个杀手,我觉得李小龙境界很高。
所有格斗家都站着看李小龙的功夫,所有格斗家都在欣赏李小龙,所有格斗家。
美国著名歌手阿姆,曾写歌表达对偶像的崇拜:
cause all i wanted to do is be the Bruce Lee of loose leaf。
因为所有我想做的,就是要成为歌词上的李小龙
.......
著名导演吴宇森也说:李小龙的一生,充满了中国精神。
李小龙向西方人证明,华人也可以成为世界偶像,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05
或许正是因为他太拼了,身体逐渐出现了问题,自己却全然不知。
1973年他准备拍摄新一部电影《死亡游戏》,7月20日深夜,还在讨论拍摄事宜的李小龙,突然感觉头疼得厉害,在吃过止疼片后,本想躺下休息,可结果这一闭眼就成了永别,再也没睁开过……
遗憾!年仅33岁的他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他的离世至今还是留给这个世界的谜。
李小龙,一个让所有年轻人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生前与死后所引领的功夫潮流,早已演化为一个不朽的文化符号。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是无法衡量的。
虽然他逗留人世间时间不长,就仿佛是一颗耀眼的星,划过了天际,
但他却留下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
“这是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这是一个激情奔放的时代,我们永远无法去适应全新的事物,但我们必须努力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无时无日不是如此。”
“我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世界第二。”
纪念李小龙不仅是因为他的成就,更重要的,还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李小龙。我们没有李小龙的天才与成就,但却应该多少拥有他那坚忍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并在追寻目标的路上勇往直前,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路上努力拼搏。
就像李小龙曾说的:
那些怀着信心去追求卓越的人,灵魂将在奋进中获得洗涤;那些敢于在逆境中求生的人,顾盼于镜子的影像时,定能见得自己的真貌。
06
后记:
1993年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20周年纪念钞票,好莱坞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同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1998年11月,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巨星奖”。
他被《时代杂志》列入“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个人”,英国电视台Channel 4将他列为“历史上最伟大电影明星”之一;曾两度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美国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
......
有人曾说,“李小龙的英年早逝是最大的遗憾,却缔造了一个传奇。李小龙如果依旧健在的话,他或许也仅仅是一名平庸的功夫明星”。但回顾李小龙生前著作,他在其中对自我的思辨,我们很难相信他会沦为平庸,时过境迁,他依然是那颗最闪耀的巨星。
就像曾经记者采访过一个影迷,问道:“现在影星如此之多,为何还要对已经死去这么多年的李小龙如此纪念呢?”
对方毫不犹豫地回答:“在你看来,李小龙在多年前就被埋葬了,而在我们看来,龙,是不死的。”
龙,是不死的!
龙的精神,是不死的!
我是作者拾光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