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两个熊孩子在乱军中逃跑,分别成为了吴魏两国的帝王

2020-07-01   左岸枫

原标题:建安二年,两个熊孩子在乱军中逃跑,分别成为了吴魏两国的帝王

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便立即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句话是对三国时代的凝练与总结,更是对人世间的高度概括。按照历史规律,在曹魏,东吴,蜀汉之间的纷争与争夺之中,天下最终将归于统一,在孙权,曹操,刘备中将会诞生出一统天下的唯一一位。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时代的枭雄却在伟业还未建成之时就纷纷死去了,汉室的复兴成为了泡沫,最后争得天下之人,竟是曹魏的辅臣——司马懿。司马懿这个人,没有异于常人的谋略,更没有上述枭雄的勇猛,更有趣的事,司马懿,人送外号——扮猪吃老虎。但早在建安二年,曾有两个熊孩子在乱军中逃跑,也正是他们二位,改写了这段三国历史。

小患不除必成大祸

细数后汉三国,汉朝的灭亡,其实在建安二年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汉献帝建安二年,曾发生一件不足为道的小事,这事虽小,却直接影响了三国归汉。当时天下仍处于战乱之中,在乱军中,曾有两个孩子在忙乱之中,冲出重围,逃出生天。因为当时场面一度混乱,将士没能抓住时机阻止这两个孩子的逃跑,而这也正是阻止三国归汉的重中之重。

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国鼎立局面之下的最后结局是曹丕成功篡汉,而曹丕之所以能够获得胜利,更是因为他有着独到的见解,经过了夷陵大战之后,无论是蜀汉还是东吴,都损伤了大量的元气,此后,尽管两国达成了联盟,但所谓的孙刘联盟也早已成为名存实亡的纸老虎,依然不能和自己的领地曹魏相抗衡。

这两国明面上看似团结,实际上却在想法上各有不同。不但不能同心协力一起北伐征讨曹魏,还要时刻谨慎,处处防范,以免对方在自己的背后捅刀子。

孙权出生于名门望族,自小便养尊处优,自身实力更是不容小觑,可也正是因为如此,孙权年轻气盛,目光短浅,竟然在关键时候夺荆州杀关羽,一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只可惜,他选错了时机。

拿到荆州之后的他,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这荆州易攻不易守,完全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啊,为了一时的利益,孙权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更是破坏了两国的情谊,若没有孙权的一时冲动,即使是面对曹丕称帝,这两国也可以借着原有的联盟,在众多百姓的支持下,在内部门阀士族的内应下,向着曹魏大举进攻,打他个措手不及落花流水,岂不快哉?因此,孙权此举,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螳蚌相争 渔人获利

杀了自己的手下事小,破了两国的联盟是大,更何况,死去的还是与刘备称兄道弟的义兄弟关羽,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备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为了为自己的兄弟报仇,为了表示自己的领国并不好欺负,刘备重整旗鼓,决定再战江东。

此时的孙权也已幡然醒悟,两次请和,巧的是,此时的刘备已经垂垂老矣,命不久矣,面对孙权的第二次请和,刘备日益严重的病痛使得刘备不得不暂时同意,欲行原因之际,也正是因为他的病入膏肓,使得孙权逃过一劫。

看清了局势变化,曹丕迅速抓住时机,在夷陵之战后,果断开始,准备“卞庄刺虎”,出洞口,出濡须,围南郡。把孙权吓得可谓是手足无措,急忙投降。

孙权可谓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罔顾天下局势的他可谓是到处惹事的“熊孩子”,正是因为他一步步的错路,才使得吴蜀两国无一例外的走向深渊,最终使得曹丕废掉刘协并且以魏代汉。

回溯建安二年的战火纷飞,那个从乱军之中逃出最后被周幼平搭救的正是十五岁的孙权。若没有周幼平的好心帮助,便不会有后来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三国历史将被改写,大概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些麻烦事儿了。

细看三国时代的三位巨头人物,曹操刘备没有深厚的背景,刘备更是完全靠着自己的能力打出了一番天下。相比之下,孙权的人品和能力与他们二人相比便是相距甚远了。到了老年,孙权更是昏庸残暴,在他的错误决断下,东吴更是几尽波折,差点垮台。

幸运的“熊孩子”

这件事,并不是空穴来风,无论是在《三国志》中,还是在《江表传》中都曾经有过记载。回溯建安二年,十五岁的孙权深处乱军之中,性命近乎不保,千钧一发之际,幸亏周幼平的出现,使得孙权得以转危为安。而周幼平,在保护孙权的同时,自己多处受重伤,过了很久才得以治愈。

史书上更有言道:“是日无泰,权几危殆。”泰,指的是周幼平。这句话的意思是,若是当日没有周幼平的冒死搭救,孙权的境遇将会十分危险,几近死亡。

由此可见,孙权就是建安二年中的“熊孩子”之一,而另一位,大家也不陌生,他就是当年比孙权更小,只有十岁的曹丕。同样是在这一年,同样深处于乱世纷争的战场之上,曹丕也幸运的捡回了一条命。

想当初,张绣被迫投降,在毒士贾诩的谋划下,再次向曹操发动了袭击。而这一战,便是宛城之战,也可谓是曹操人生中的“滑铁卢”战役。在这一战中,曹操失掉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愧疚万分。但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与哥哥曹昂不同,十岁的曹丕则非常幸运,乘马得脱。

从上述我们不难得出,当年幸运的逃跑了的两个孩子,一个便是吴大帝孙权,而另一个则是魏文帝曹丕,不管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命中注定自有天意,我们都不得不说,或许大汉帝国的破灭,并非偶然,而是必然。不是不到,时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