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女“巴菲特”赵薇想要在资本市场用50多倍杠杆空手套白狼控股祥源文化,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收购的事黄了,赵薇夫妇和祥源文化还因虚假陈述面临大量起诉和索赔。
7月16日,赵薇收到了其中15起案件的二审败诉判决结果,驳回祥源文化及赵薇的上诉,维持一审原判,合计赔偿人民币43.2万元。
我国是两审终审制,二审败诉意味着赵薇和祥源文化不能再上诉了,只有在原判决确有错误或者发现足以影响原判结果的新证据才可以申请再审。
根据案情来看,“祥源文化收购案”的来龙去脉已经十分清晰,适用的法律也都对号入座,所以基本不存在翻案的可能。二审的裁决意味着小股民彻底告赢了上市公司及大明星赵薇。
时间回到2016年底,赵薇夫妇200万注册了龙薇传媒,实际就是一家空壳公司,200万注册资本并未实缴。
一个多月后,一场四两拨千斤的收购大戏令人瞠目结舌,龙薇传媒竟然要控股当时市值高达百亿的上市公司祥源文化。龙薇传媒计划用30.6亿,控股祥源文化29%的股份,如果收购成功,赵薇将成为祥源文化的实际控制人。
这一收购备受争议,核心焦点是钱从哪来?在证监会的逼问下,背后的资本套路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收购方案中,赵薇自有资金仅有6000万,也就一个零头,另外的30亿全靠借,杠杆高达51倍,真是艺高人胆大。
即使拿到了首批资金,后续资金也不见得能够按时到位,可龙薇传媒对市场完全隐瞒了这项风险,构成重大违规。
黄有龙曾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用自有资金进行收购”。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吃相难看的资本套路不仅没有平息舆论危机,反而愈演愈烈。最终的结局是2017年4月,赵薇弃购万家文化股权,抽身而退,留下一地惊愕的股民。
赵薇当时是炙手可热的女演员之一,不仅演艺事业如日中天,投资更是一把好手,玩VC,搞酒庄,炒股,收藏艺术品等,涉猎广泛,赚得盆满钵满,一度被称为女版“巴菲特”。
凭借明星效应,赵薇收购祥源文化的消息一出,2017年1月12日,祥源文化复牌后连续大涨,四个交易日涨幅高达30%,不少股民跟风而入。
奈何好景不长,随着收购涉嫌违规,祥源文化的股价一路下跌,等到赵薇正式宣布弃购祥源文化时,股价已经腰斩。
巨亏的股民发现被耍了,当然不服,于是就把祥源文化和赵薇告上了法庭,时隔两年,虚假陈述索赔案终于快尘埃落定了,胜利属于股民。
判决认定,祥源文化的信息披露问题对投资者和市场预期产生了严重误导,其违法行为构成“虚假陈述”,原告损失与虚假陈述行为存在因果关系,祥源文化应承担赔偿责任,赵薇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本案判决最大的亮点在于赵薇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将警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收购方及相关高管,违反信息披露义务被处罚后还要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同样,这意味着其他因为这一事件损失的股民也可以向祥源文化和赵薇索赔,而且大概率会胜诉。
有了打赢官司的榜样,不少股民纷纷起诉,截止目前,起诉已达530多起,涉案金额超6000亿。赵薇可能会创造一个演艺圈的新记录,她将成为被起诉最多的明星。
股民实在不容易,常年炒股谁不踩个雷,万一被雷了,建议向专业人士咨询上市公司是否违规,索赔胜算大不大,如果胜算比较大,建议拿起手中的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只有让不守规矩的人或上市公司付出沉重代价,他们才会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