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刻三佛,三佛共一龛,国家级文物,福建南天寺石佛和摩崖石刻

2019-12-31     视觉秀旅游

南天寺石佛和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泉州城南晋江市东石镇许西坑村西的石佛山上。石佛山因石佛而得名,因南天寺而扬名。然而,使石佛山声名在外的,并不止这些。石佛山上众多的摩崖石刻,及南天寺内的名匾楹联都是石佛山珍贵的一部分,是吸引四方宾客的魅力所在。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左旁《重兴南天禅寺碑》载:"宋嘉定丙子一奄净师过此,夜见峭壁灿光三道,是山萃众岳之灵。遂募镌弥陀、观音、势至三尊,建造殿宇,因就石佛为号。"寺建于南宋嘉定丙子年(1216),现存为近代重建,由山门、廊庑、大殿组成。旁有大岩石,镌有宋太守王十朋书"泉南佛国"4个大字。摩崖石佛3尊。


  三尊石佛雕在巨岩崖壁间,外浮雕一殿堂式佛龛,高7米,宽16米,石佛均高6米、宽3米。正中雕阿弥陀佛,盘腿端坐在2米高的莲花座上,头拘螺髻,鼻直高隆,两耳垂肩,两眼平视,眼角上斜,口唇上薄,嘴角微深,披衣露乳,右臂半露,腰间紧系念珠,衣褶粗犷,双手相叠端放腿上,不露足趾。触目所感,威严而又兼文静,魁伟又显慈祥。东侧刻观音菩萨像,头戴花冠,右手前屈,掌持净瓶,左手上弯,手掌向外,面形比弥陀略窄。

西侧刻势至,头戴出缘云片花冠,左手前曲,执经书,右手上弯,手掌向外,气势雄伟,神态温和。前中有一小佛与宝瓶,身着宽袖大衣,袒胸,披巾向外飘垂。三尊造像相隔1米。弥陀两内侧,浮雕一对神采飞扬的蟠龙石柱,龙首在上,龙尾在下,一伸向东侧,一伸向西侧。龙首之上雕出斗拱,承托檐盖,构成佛龛形状。三尊石佛,体型高大雄伟,平腴莹润,神态威严,温和慈善,形象逼真,是乃精雕细琢,云石生辉,富有唐代雕刻手法的风格余韵,应是宋代继承唐代石刻艺术风格的作品。


传说;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5年)的一天夜里,有个名叫守净的和尚从此路过,忽见一块大岩石上闪出三道灵光。和尚认为,这是"山萃众岳之灵"的征象,应该顺时应势造佛建寺,以供奉祀。于是以此为号召,募缘雇工,在这块大石上,雕出了弥陀、观音、势至三尊菩萨,佛像。使名不见经传的岱峰山成为石佛山,开始广为人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UHeZm8BMH2_cNUg2S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