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数量众多的舞马从何而来?又是如何管理的?

2020-08-30   左岸枫

原标题:唐代数量众多的舞马从何而来?又是如何管理的?

唐代宰相张说的诗中曾记录下唐代舞马的盛况,《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中提到“圣王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舞马雄健的姿态与大唐盛世的晚宴形成了鲜明的映衬,象征着大唐的辉煌与繁盛。

透过这首来自盛唐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舞马在唐代流行的盛况,并且舞马已经成为了当时贵族之间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植所撰写的献文帝马表中就有记载,对于舞马的要求“形法应图,善持头尾”。由此我们便足以见得,舞马在中国宫廷的历史之中存在已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已然出现。

那么舞马究竟是什么呢?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让马舞动起来,实际上它就类似于今天的马术比赛,但是它的出发点是为了迎合宫中贵族的娱乐需求,它是一种仅存在于宫廷之中的娱乐表演

舞马我们可以类比的把它看作舞女,舞马与宫中的舞女一样,在经过专业训练被盛装打扮之后,伴随着特有的乐曲舞台之上翩翩起舞。

舞马雄健的身姿与独特的舞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成为当时宫廷贵族们备受欢迎的娱乐项目,能否观看舞马表演也成为当时身份地位的象征。

后宫舞马的“选秀”之路

我们知道古代皇帝挑选妃子要经历重重的选秀进行选拔,对妃子的家世、出身、相貌、举止修养都要进行多方位的考察,优胜者才能最后进入后宫。

唐代对于舞马的选择也非常的严苛,同样是要进入宫廷之中为贵族们娱乐和服务的舞马也要经历着详细严苛的选秀之路。

唐代宫廷

1、选秀第一关:出生门第淘汰赛

由于舞马需要有较好的体能,所以中原土生土长的马匹相较于西域自出生以来便奔跑在广袤无垠的草地与沙漠之中的马匹来说,体力自然不及。

所以在挑选舞马时的第一关,就是筛选掉中原土马血统的马匹。

西域广袤的疆土和人烟稀少的自然环境给了马匹更好的锻炼空间和生长环境,再加之西域民族本有的游牧民族的特色,让他们在训练和挑选培养马匹时有着更加恰当的方法和手段,经由他们训练出的血统纯正的西域马匹是舞马良好选择。

2、选秀第二关:颜值淘汰赛

但凡是在宫中服侍贵族的一切事物,对于他的颜值都有较高的要求。上至妃嫔宫女,下至一草一木但凡是在宫廷之物,必然是要精妙绝伦,令人赏心悦目的。

所以对于服务与贵族阶级的舞马来说,他们的颜值比普通的宫廷用马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3、选秀第三关:身材淘汰赛

既然舞马是需要马匹来跳舞,那么自然对于马的形体和身材的要求就很高。舞马的身材不能过瘦或过胖,肌肉线条要明显,马腿要修长,马毛要柔顺飘逸。

符合这些形体要求的马匹才能够成为舞马的一员。经过这三层的重重选拔,最后优胜的马匹将会被送进宫中,悉心调教,培养成为一匹优秀的舞马供王公贵族赏玩。

唐代舞马出自何处?

唐代舞马的数量之多与规模之盛,达到了我国古代以来历朝历代的顶峰,在如此严格的舞马选拔标准之下,和中原地区良驹匮乏的情况之下竟然还能诞生如此大规模的舞马,那么如此多的舞马是从哪里来的呢?

1、西域各国的进贡

在舞马的选秀标准中我们已经提到过,舞马的出身血统要求是纯正的西域血统,因为中原的土马往往不像西域的马匹那样灵动矫健。所以西域各个小国的统治者们就抓住了中原统治者的喜好,积极大量的进贡西域宝马来讨好中原皇帝。

唐代最为著名的舞马“青海马”就是产于新疆的吐谷浑,吐谷浑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舞马的主要进贡国。

在南北朝时期,史料便有记载,大批的舞马由吐谷浑进贡入中原。《宋书吐谷浑传》中也有记载“大明五年,拾寅遣使献善舞马、四角羊。”

吐谷浑一个西域的偏远小国,因为舞马外交成为了当时备受中原统治者青睐与信任的国家。

在吐谷浑尚未成为最主要的舞马输出国之前,舞马多产自于西域的大宛,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汗血宝马,就是当时大宛良驹的代表。

汗血宝马

但是自南北朝之后,随着吐谷浑的兴起和吐谷浑统治者刻意的舞马外交吐谷浑逐渐代替了大宛,成为了为唐代输送舞马的主要力量。

2、唐代对西域作战的战利品

除了西域各国对于中原地区的主动进贡之外,唐代舞马的另一个最主要来源就是唐代对外战争之后的战利品。

贞观之治下的盛世大唐不管是军事力量还是财政实力都达到了巅峰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统治者的野心开始膨胀,对外战争自然必不可少。

自贞观二年之后,唐代的统治者为了征服西域边地,便开始不停的对西北地区发动战争。大唐凭借着它雄厚的军事实力,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胜,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

在这些战利品之中,西域最盛产的马匹自然也成为了唐代统治者主要的掠夺对象。

越是胜利,统治者的野心就会越大,于是唐代统治者将下一个征伐对象定为舞马盛产的宝地吐谷浑。吐谷浑此前一直保持着与中原两不相犯的和平态势,但是吐谷浑万万没有想到,唐代统治者会以吐谷浑范边这种莫须有的罪名作为为借口发动战争。

实际上唐代统治者对吐谷浑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就是掠夺吐谷浑的宝马“青海马”。

吐谷浑只是一个西域小国,一直以来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就是马匹的贩卖,在军事力量上与唐代形成了巨大的差异悬殊,所以这场战争唐王朝赢得不费吹灰之力。

唐王朝的军队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的青海马作为战利品,但是唐王朝的统治者总觉得意犹未尽,过了没有多久,唐王朝就发动了第二次战争,唐王朝陈兵六路讨伐吐谷浑。

据史料记载,“贞观九年,李靖及吐谷浑战,败之。”这一次吐谷浑毫无招架之力,于是举国投降,从此沦为了唐代的附属国,吐谷浑的青海马也就成为了唐代统治者可任意调配的马匹。

唐王朝对吐谷浑的战争可谓是杀鸡儆猴,西域各国都看到了唐王朝的强大,他们害怕自己沦落为吐谷浑一样的下场,于是纷纷向唐王朝投以最大的诚意与唐王朝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并且派使者年年入贡。

唐朝皇帝

唐王朝统治者最喜爱的西域宝马也成为了西域各国进贡的最主要贡品。

随着大量西域宝马的引进,唐王朝本土的中原马匹与西域马匹之间进行结合,这样一来中原本土马匹的质量在一点点的进步。

不仅如此伴随着马匹而来的,还有西域各国优秀的驯马师,在他们的培养和训练之下马匹的质量更加上等。

3、正当手段,直接购买

虽说唐王朝为了掠夺宝马,运用了战争这种不正当的掠夺手段,但是唐王朝还是会通过一些正当的手段来获取宝马。

丝绸之路

自汉代以来,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与联系提供了便利,所以唐朝的统治者们也可以通过丝绸之路向西域各国直接购买宝马,西域的贩马商人在丝绸之路上设立卖点,唐朝的购买者会通过恰当的交易手段从他们手中购买优良的宝马。

唐代舞马的管理机构

面对着如此大规模数量的舞马,唐王朝在宫中是如何管理和驯养舞马的呢?

唐代为舞马特别设立了一个管理机构,这个设于宫中的监管驯养机构被称为内闲厩。对于内闲厩书中的记载较少,但是我们能从史料的记载中依稀窥得内闲旧的发展过程与官职体系。

1、唐朝初年闲厩的设立

唐朝初年宫内就已设有六个闲厩专门培育御马,但是由于当时宫中的马匹数量较少,所以闲厩中的官职设立较为简单,当时闲厩被称为尚乘局,尚乘局内官职的设立较为简单,不过奉御二人和直长等十人。

马厩

其中的官员也只需要训练和喂养御马,对于官员其他的要求较少。

2、唐中期舞马管理机构的完善

随着唐代中期舞马的数量越来越多,朝廷需要设立详细明确的官职来管理舞马。所以在唐玄宗时期内闲厩正式以管理机构的名义出现,并且朝廷设立里专门的闲厩使来官吏统筹整个内闲厩。

内闲厩的官员数量也增多,官职的设立和分工也逐步完善和细化。

通过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初步看出,在官员的设置上,闲厩使下设司库、奉乘、司廪三个职位,分别管理舞马的数量,舞马的训练和日常生活所需,以及舞马的喂养。

奉乘之下,又设立四个官职:兽医、习驭、章闲、典事。其中习驭是舞马训练的核心官职,习驭一般都是有着丰厚驯马经验的西域驯马师,为舞马编排舞蹈选配音乐都是由习驭直接负责和执行。

总 结

唐代舞马的马匹来源虽然多样,但是最终能通过层层的选秀成为为皇室表演的舞马中的一员的马匹,大部分都出自西域。

由于舞马之风在唐代的盛行,唐代统治者为了寻找到优秀的舞马,而不惜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得西域宝马,舞马的兴起带来的暗流涌动也成为了唐代鲜为人知的时代特色。

而对于舞马的管理,唐代也在总结了历朝历代管理机构的经验之上,完善和建设了一个完整的舞马管理系统,这样一个管理机构的建立,为舞马在唐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南史》

2、《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