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房子”和“现金”最保值?15年以后,有一样东西更珍贵

2019-10-01   蓝白观楼市

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什么最值钱?

这个问题搁在前几年,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有人说是存折上的那点积蓄,有人说是好不容易买的车,有人说是老家的宅基地。

现在,想必所有人都会回答同一个答案:房子。

房子现在有多重要?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如今,我们的房产市值已经逼近了300万亿元,根据经济学家梁中华的测算,居民六成以上的财富跟房地产有关,按申万一级行业来划分,23个行业中,有12个受房地产直接影响。

从2007年到2017年,M2(流通中货币)的均值增速为15%,同期房价上涨的幅度也趋近于这个速度,也就是说,人们把房产当成了金融投机品,而不是用来居住的消费品。

简单总结一下:年均15%的涨幅(与M2相匹配),300万亿房产市值,6成以上的家庭财富。

所以,现在最“保值”的两样东西,一样是房子,另一样就是现金。

有人会说,没看到过去这么多年每年M2增速是15%么?现金怎么还“保值”了?

要解释这个疑问,我们还得看一组数据。

经济学家姜超之前做过统计,在2007年,广义货币总量是40万亿,而2018年,这个数字达到167万亿,翻了4倍。其实还不止,因为没有算影子银行。

10年前,银行理财规模只有5000亿,十年以后翻了60倍,达到30万亿,加上影子银行以后,真实货币总量其实是从40万亿翻了5倍到200万亿,平均每年增速17%。

但是,从近两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信托、券商资管等影子银行的规模都开始下降。从商业银行总资产来看,2018年同比增速仅为6.8%,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增幅,不到过去10年增速均值的零头!

也就是说,过去10年当中的货币高增长,以后很难再出现了,我们要习惯低增速的时代,此时,现金因为具备更好的流动性,说“保值”并不为过。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考虑到家庭负债情况。

数据显示,居民部门一直在加杠杆,从2009年1季度至2019年1季度,杠杆率从18.96%上升到54.28%,上涨了35.3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涨3.5个百分点,而且2013年后还在加速。

国际上,一般把70%作为居民杠杆率的极限,现在近60%的住户杠杆率,意味着购房者能够透支的债务空间已经很小了。

当每个家庭都背上了沉重的月供,谁能拥有大量随时可用来消费、上学、就医、养老的现金,谁的生活质量就越高。

不过,笔者觉得,15年后,有一样东西,比房子和现金更贵重,它的名字是“教育”。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报道,南京一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大棚房”,卖出了单价十几万的“天价”,之前北京一个门洞,几平米的地方,也因为沾上了学区的光环,房价扶摇直上。

更有甚者,连五六线的小县城,动不动就以“名校”为旗号,作为中介卖房的主要手段。

为什么学区房在近几年格外火热?

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人口进城,当地生源不足,农村中小学大量撤并,城市里人口日渐增多,对国人来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是根深蒂固的理念,家长们宁可“吃糠咽菜”,也一定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环境,不论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也一定要为之一试。

这种堪称“固执”的理念,非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相反,在未来15年,会越来越深入人心。

又有人说了,我一没钱,二没学区房,知道“教育”重要又有什么用?

这里要澄清一下,笔者没有任何怂恿买学区房和重金报辅导班之类的意思。

不同收入程度的人,有不同的应对之道。

笔者有个发小,父母都是工薪族,下岗之后,做的也是摆早餐摊的小本买卖,即便如此,记忆中每年他父亲都要带他坐火车去各个城市增广见闻,住的是最便宜的旅馆,吃的是路边摊,没辙了就在火车站对付一宿。

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我的朋友阳光、开朗、正直的源头。

如果家里有条件,买学区房,报五花八门的培训班自然无可厚非,如果家庭条件紧张,就看家长是怎样的想法了,日子唉声叹气抱怨着也是过,把经历放到孩子身上,多点陪伴,培养更高贵的品质,不见得需要多大的资金投入。

回到上文所说的话题,之所以说教育比现金、房子更珍贵,两位首富也“不谋而合”。

7月份的时候,曾经的首富马云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孩子放在温室里,甚至无菌室里,光给孩子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要给到孩子的是健全的身心、足以滋养心灵的情趣、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力量”。

前两年,马云曾说过“房价如葱”的预测,虽然很多人对这个结论嗤之以鼻,但不得不承认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时隔2年之后,他的最新发言依然令人感到“醍醐灌顶”。

房子重要吗?当然重要,可在有了一套自住房之后,还要为了面子、虚荣、升值等虚无缥缈的想法去囤房吗?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每年都会发一封年度信,内容最多的就是儿童的教育和健康。在一次和高晓松的谈话中,比尔盖茨谈到,要在他和妻子去世后20年内,基金会的钱全部花掉,为人类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尔盖茨在教育方面,历来亲力亲为,不管再忙碌,也会安排时间为孩子们讲睡前故事,帮助孩子复习功课,还会定期举行家庭聚会。

他曾透露,他的育儿方法核心是“爱和逻辑”。爱和逻辑教育模式强调不要依赖物质奖励,而是要表达无条件的爱,赞美孩子本身,而非他们的成就或失败(例如考试分数)。

马云和比尔盖茨当然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一点,假如你只有一个孩子,假如你的家庭已经有了一套自住房,小有积蓄,有车代步,这个时候,让孩子得到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远比送他一套钢筋水泥更务实。

毕竟,你不知道孩子未来是否还在这个城市生活,不知道他是否会按你规划的这条路去走,囤房的未来不可预知,现金以后是否缩水,这些都是无法掌控的,只有“教育”,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