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9-05-31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在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不久,1938 年10 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

命题的提出旨在号召全党反对理论与实际相割裂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总结中国革命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升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内,就曾经盛行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神圣化、苏联经验绝对化的倾向。

毛泽东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调查研究,明确提出《反对本本主义》,指出马列主义经典作者必须学习,本本主义必须反对。

在抗日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刻,毛泽东相继发表《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高度深刻揭示了党内教条主义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主观主义的思想根源和违背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形而上学,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明确提出,表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中国基本国情有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不是“圣经”而是行动指南,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理论武器。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国基本国情,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封建主义,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毛泽东不仅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而且身体力行,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和伟大奠基人。

是毛泽东在领导党和人民革命奋斗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总结中国革命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升华,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原则,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领导全国人民共同进行革命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如何概括他的科学体系,学者各有千秋,既有平面结构,也有立体结构。

平面结构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三种学科体系:第一,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党建、国际关系和外交思想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第三,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基本理论。

立体结构,包括灵魂、主体、支柱理论和具体理论多个层次。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方法论和根本路线,寓于各个思想领域的始终。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体内容,中国革命三大法宝、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及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支柱理论。

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及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都有具体理论、观点。

践行毛泽东思想的集中载体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它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大成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来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横观》

点赞本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O-tGGwBmyVoG_1ZiQ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