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智慧,醍醐灌顶:“阻力最小”的秘密
在这个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均遵循着“阻力最小”原则,尽管我们很多时候并未留意。
光与水的智慧光是节约时间的典范,它永远以最短路径行进。在真空中,光以30万千米/小时的速率沿直线传播;反射时,光所走过的路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折射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比例,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保持着特定关系。光的行为,取决于介质的根本结构,光在介质中始终以“阻力最小”的方式传播,任何一条其他路径都是“弯路”。
再来观察水。水的智慧,远非世间常人所能及。河道宽,则水流缓慢;河道窄,则水流湍急;水的行进路线也取决于河道结构,或直或弯。若水流遇到一块巨石拦路,它不会去“努力翻越”,而是明智地绕道而行。
努力乃痛苦之源么先问个问题,你喜欢交易吗?你为交易努力过吗?现代教育崇尚努力和竞争。宣传名人早年充当“拼命三郎”的报道比比皆是,似乎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真是这样吗?让孩子每天比别人多练两个小时钢琴,将来他就能成为莫扎特?比别人多画两个小时的画,就能成为达芬奇?
“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没错。但不要小看那1%,它决定了剩下99%的汗水的性质。拥有这1%,努力便是成功之源;缺少这1%,努力只能成为痛苦之源。
努力,即试图用强大的意志克服“最小阻力”的约束,与环境和自身心境对抗。从这个意义来看,天才或许从来都没有“努力”或“勤奋”过,在常人眼里是在做拼命三郎,但事实上他们不过是顺应自己心灵的召唤而已。半夜12点,小莫扎特在练琴;凌晨1点,在父母棍棒驱使下的一个小男孩同样在练琴。外表相似的行为背后,是全然不同的结构。前者在享受整个音乐行云流水的过程,后者或许仅仅出于不愿挨打的目的。“顺心”根本无需努力,只有“违心”才需要努力。爱因斯坦曾说:“我从来没有工作过一天”。如果您发现自己每天工作都不开心,都在努力克服许许多多的障碍,一切只为等待发薪日,那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您不是做这件事的天才。
画家每画一笔,想着这一笔能给自己带来多少财富,他不会是一个好画家;不热爱足球,只希望借助踢球让自己拥有豪宅的球员,不会是一个天才球员;立志要得诺贝尔奖的人,一定得不了诺贝尔奖;不能享受投资和交易的过程,只求在交易中快速获利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好的交易员。
更看重“享受过程”,还是更看重“享受结果”,或许正是少数成功者与多数失败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克服内心的挣扎,试图用“努力”来麻痹神经,从交易的角度来讲其实就是逆势。那些让您彻夜难眠的交易单,十有八九会以亏损收场,因为很明显,您已经不是在享受过程了,而是在被整个过程煎熬,不断地寄希望于这个过程早点结束,好让自己最后得到“煎熬的回报”。不幸的是,人的心灵往往是最准确的罗盘,逆势而为不仅让整个过程痛苦不堪,而且结果也往往不尽人意。
改变结构,方能改变结果以努力作为手段的行为是治标;唯有改变结构方能治本。这犹如治水,堵不如疏。要想改变河流的走向和强度,必须在河道上做文章。不想让水太急,可以把河道修宽一些;一味封堵可能决堤;而积极疏通反能引水灌溉农田。
对个人而言,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那么这时最需要的是自省,而不是“继续努力”。换一份工作,换一个环境,从结构进行调整,要比运用意志力重要得多。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搞清楚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是做什么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让姚明去打乒乓球,巴菲特去做中文系教授,恐怕他们再怎样努力也难以获得现在的成功。一旦寻找到这份上帝安排的职业,就找到了心中的“势”,从而顺势而为,为过程而快乐,而非为了得到一个结果委曲求全。
对交易者而言,必须认识自身结构——性格与心理;认识市场结构——趋势理论与波浪理论,做到知己知彼。市场是自然的函数。稳定获利的途径,也注定是一条阻力最小的通途;而非让人心力交瘁的战场。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去做,更重要的是自己潜意识当中对“正确的方法”有一种本能的强烈的“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反省。而这种“自我剖析”很多时候是血淋淋的:当必须承认自己并不优秀、当自己必须承认自己是个平庸的人、当自己必须承认自己的操作与身边的散户的拙劣表现并没有什么不同时,原来自信心存在的基础完全崩溃了,心痛的感觉毕生难忘。然而这种心痛所带来的好处是彻底认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不再抱着“我比别人优秀,所以我会成功”这样幼稚的想法、不再认为“自己可以为市场把脉”,而转向“一切随势而动,顺水行舟”。
亚当理论是我所有理念和操作的基础,也是我在探索阶段对市场认识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一切的精髓只有四个字:“顺势而为”,其实自己转了很大一个圈才发现经典理论的经典之处,可惜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曾忽略过、不屑过,而去寻找什么“制胜绝招”。但这似乎又是个无可奈何的现象,也只有当真正深刻理解市场之后也才能明白何为经典。
一些成功者总是在找到市场的解决办法后将其细化、复杂化、延伸化和理论化来加以包装,让后来者“云里雾里”,感觉似乎很高深,人为的造成了理解上的距离,这一点上克罗做的最好,大道至简。我的感觉是成功的操作方法虽然表面有很大差异,但实质却非常近似,只是我不太喜欢这种细化和理论化的包装,几句话可以说明的问题却要用一本书和诸多“不知所云”的术语去解释,当然原因大家都心里有数。
我有一个猜想,当初有人用“波浪理论”获胜时,其主体思路一定是简要可靠的,只是后人对其不断理论化和细化才使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已经完全不是当初的本来面目,以致使其只能起到“解释”作用而全无实战价值。
很多朋友在“寻找捷径”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盲目追随这种“潮流”而放弃对市场的基本认识过程,其实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交易系统”,或这些新兴交易理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缺乏基本的市场认识,后果仍然是失败无疑的。这也就是我非常看重基础的市场理念的原因,任何想要绕过这个环节而去寻找成功的“金钥匙”都是不现实的,你是否见过某位大师是依靠别人成功的操作技术来获胜的,每一个成功者无疑不是在深刻理解市场之后才创建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认真而耐心的去体验市场和交易的感觉,去感受失败的痛苦最终才能够深刻的理解市场和自己,前人已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技术问题,并不需要我们自己去“自创”什么,只要在市场理念正确的基础上依赖一些技术分析和策略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就足够了。
其实我在反复强调“客观”、“务实” 、“规则”这些词语,但我同样明白也只有真正依靠自己领会了这些语言的含义,也才能真正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这也就是认同和共鸣的区别。说到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我的这些文章与前辈们所做的经验教训总结相比,实在太过粗浅,我所能够做的也不过是将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对一些有缘的朋友可以起到清晰思路和启迪提示的作用,而且也仅此而已。
但凡感受过股市的人就总会有一种沧桑感,谁都无法免俗,我也是如此,股市犹如人生的浓缩,大悲大喜尽在其中。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股市中拼搏过的朋友,无论自己最终是带着成功的自信,还是失败的痛苦走出市场,有一点无须质疑:炒股让我们的性格更加成熟,让我们的人格更加充满魅力,耐力增强,不再冲动,对金钱名利已经看淡,更加珍惜身边的家人、朋友。
炒股之路异常坎坷,因为我是过来人,你们所走的每一步,我都经历过,也都徘徊过,也都绝望过。但我是羡慕你们的后来者,因为老一辈的炒股人刚入市场的时候,国内根本没成熟的理念,也没成熟的老师来给我们传道,致使我们走了太长的弯路,绝大部分人都先后阵亡,剩下来的幸存者屈指可数,摸索了很久才上了正路。
巴菲特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在75岁的时候拥有了450亿的财富,而在于他年轻的时候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
1、股市导图总纲
2、k线基础
3、均线基础
4、切线基础
5、指标分析
6、统计分析
7、选股方法
8、板块轮动
9、股市中的各色骗局
1. 不要因为更小时间图的变化而草率退出交易
如果你交易的日内图,那就在日内图上查看和管理交易。如果这时候你去看4小时图,很可能被吓得赶紧退出交易。这是很多人犯的错误。
2. 止损置于你交易设置失效的区域
不要根据你愿意承担的亏损范围来设置止损,而是根据市场结构来设置,即当止损触发时,你知道自己已经错了。
假设你在支撑位做多,那么价格突破支撑位时,你就知道自己错了
3. 跟随趋势交易可以提高盈利可能
在一个趋势市场,价格总是表现为上上下下的波浪运动,我们可以比喻为:
正常来说,推进运动总是强过修正运动,因此顺着趋势交易,你才可以最大化盈利。
4. 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交易方法
如果你钟爱交易市场,并且让它占据了很多的时间和生活,那么长线趋势跟踪就不适合你了。如果你有全职工作,并没有很多时间去观察和分析市场,那么日内交易可能不适合你,因为你没办法聚焦精力,很容易错过交易机会。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方法。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5. 不要在几次失败后就放弃交易策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再好的交易策略,在短期内都可能导致随机的结果。
扔1000次硬币,得到正反面的比例各自是50%。但是你只扔10次,出现正反面的次数却不可能同等,因为对比的范围太窄了。交易也是如此。几次亏损的交易不能证明一个交易策略是不好的。如果要比较,至少在100次交易后再做决定吧。
6. 有计划的交易者才能在交易中自律
如果你没有交易计划,那么情绪、交易目标和对市场的看法就会主导交易。你可能因为“朋友内部来的消息”、“觉得价格应该不会再跌了”、“好无聊”这样的理由去交易了。
但是......如果你的交易行为总是这么随意、没有任何标准,又怎么能期待得到稳定的交易结果呢?交易计划的重要性在于它建立了一套行为标准,让你不会随心所欲交易。
7. 每笔交易的资金风险控制在1%左右
假设你的交易系统盈利率为50%,你的风险回报比利为1:2,交易8次,前4次亏损,后4次盈利,那么你依然可以盈利吗?不,这得看情况——如果你的资金风险为30%,那么前4场交易下来你就一分不剩了。但是,如果你资金风险仅1%,那么8次交易下来你依然盈利4%。
有盈利的交易系统,但是没有好的风险管理,你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此外,别忘了一件事:亏损很简单,但是要在亏损后恢复资金缺很难:
如果亏损了50%,你要盈利100%才能保持账户收支平衡。如果你亏损90%...要拿回资金就很难了。
8. 盈利的交易者不必知道一切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我以前就犯过认知错误,以为自己需要知道一切才能盈利。知道我发现“少即是多”的道理。
不得不给大家忠告:你不需要知道市场基本面、不需要知道市场大型机构玩家在做什么、不需要懂所有的技术指标和形态、也不需要买各种各样的自营软件和工具。
你需要的是什么呢?只有3点:
9. 认真对待交易,你需要写交易日志
你想得起前几次交易情况吗?也许当时碰到了潜在盈利高的机会、也许你的策略当时没有发挥作用、也许你没有按照计划交易导致结果一团糟。
没有交易日志,你怎么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哪里做得好?你压根儿也不知道自己需要在哪里改进。明白我的意思了吗?如果你认真对待交易,那就必须记录交易日志。
10. 教你用这一招提升盈利表现
不是增加信号过滤工具,也不是调整指标参数,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远离市场。
假设一种趋势跟踪策略在趋势市场盈利率为20%,在区间市场亏损率为15%。某段时间市场分别呈现了一次趋势和区间行情,那么交易者最终盈利5%。如果你能够区分出什么时候是区间行情,然后直接避开在这段时间交易,是不是整体盈利率就有20%了呢?
你知道什么时候做多、什么时候做空,此外,还应该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远离市场不交易。
投资者进入股市炒股,无非是买与卖,但根据持仓时间的长短和可获利空间的大小,可以分为短线操作和长线操作。有的投资者喜欢做短线,也有的投资者喜欢做长线,到底做短线好还是做长线好?长期以来双方各执一词,谁也难以说服对方。
其实,这主要是投资者对长线和短线的理解不够深刻。一般来说,对于初入股市的投资者,如果做了一次长线获利很多,那么它就认定做长线好。相反另外一些投资者,抱着做长线的目的建仓,结果被深度套牢,他就会认定做长线不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于操作方法,对很多投资者来说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思想。无不管是做长线还是做短线,如果某一次获得比较大的利润,那么他就会进入一个惯性思维,认定我就应该做长线或者做短线,我就适合做长线或者做短线。
市场是千变万化的,行情有大有小,投资者一旦抱定一个惯性思维,每一次操作都一定要做长线,或每一次操作都一定要做短线,这对他们日后的投资生涯是非常危险的。
在军事理论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是讲“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水避高而趋下,因地而制流”。这个意思讲的就是,领兵打仗不能总用一套作战方法,应该根据战场上形势的变化,根据地形的变化,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知己知彼,实事求是地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作战方针。否则打败仗是必然的,打胜仗是偶然的。
这和我们做股票买卖是一个道理。在股市上中,多空双方的其实就是敌对双方。敌对双方的力量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方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绝对的主动,但不可能永久地占优势。一方可能暂时处于劣势,但终有一天有出头之日。
和战争不同的是,我们在股市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我们在任何的一个时间,任何一个位置,既可以加入多方的阵营,也可以加入空方的阵营。因此,我们在做股票买卖的时候,必须做到审时度势,把握主流资金,始终站在力量最强的一边。做到了顺应趋势,也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让大趋势的天时和作为我们个体的人合二为一,我们就必然会成为股市中的大赢家。
我们进入股市目的是为了获利,而做短线和做长线都是获利的方法,而不是目的,所谓"长线是金,短线是银"的观点有一定的误区,每一个人的精力水平各有不同,应该采用适合自身情况的操作方法。不论是做短线还是做长线,做的好都可以赚钱,做的不好都会赔钱。长线、短线本来就没有好坏之分,大家争来争去,其实真实没有太大的意义。
我认为什么时候该做长线?什么时候该做短线?是由市场来决定的,而不是个人主观去想当然,关键是要看当时的市场状态。现在市场提供的是短线机会,如果投资者去做长线,必定会赔得一塌糊涂;如果市场提供的是长线机会,投资者去做短线,结果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后悔去吧。
但是非常遗憾,在现实中很多投资者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本来是一个短线反弹的行情,投资者却抱着长线的思维入场,落得深度套牢;另一种情况是,市场明显处在中长线上涨趋势中,投资者却忙进忙出打短线,一看行情涨起来了,马上追进去,不幸追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点,接下来的短线回调,赶紧止损出局;不久,行情又再度涨起来。又赶紧追进去,接下来又是止损出局。结果呢?一个大行情下来,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可能还亏钱。要知道,即使是最强势上涨趋势,中间也会有短线的下跌。这样做来做去做成了近视眼,只看蝇头小利,而放弃赚大钱,操作成绩很不理想,最后还把心态搞坏了。
所以说,投资者在投资进场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我做的这一单是做长线还是做短线,而决定做长线或者做短线的依据,是对市场的运行状态有一个明确的把握。长线行情决不做短,短线行情决不做长。
我希望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该长则长,该短则断,游刃有余,无论市场怎么变化,又奈我们如何呢?
更多操盘技巧,尽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翁伯然(idn566),探讨交易系统、分享盈利模式,追击热点龙头,干货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