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北方少女都说“想寻好夫婿,应如倍侯利”,倍侯利是谁?

2019-10-10     路生观史

过去,北方的少女都唱这样的一句歌谣:“要想寻求好夫婿,应当如同倍侯利。”意思是,她们找对象就得找个像倍侯利一样的男人。这句话不是我们随便说着玩的,是有历史出处的,《魏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九十一》原文:倍侯利质直勇健过人,奋戈陷陈,有异于众。北方之人畏婴儿啼者,语曰“倍侯利来”,便止。处女歌谣云:“求良夫,当如倍侯。”其服众如此。

译成现代汉语即是:倍侯利性格质朴直爽,勇健过人,打起仗来奋戈陷阵,不同于一般人。所以,当时北方的人每逢婴儿啼哭,就拿他来吓唬,说:“倍侯利来了!”婴儿立即停止啼哭。北方的少女所唱的歌谣里说:“要想寻求好夫婿,应当如同倍侯利。”老百姓就是这样的敬畏倍侯利。然而,倍侯利是谁?

今天,一些人也许不知道他,但一定知道那首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唱响这首歌的人叫斛律金,倍侯利就是他的高祖父——斛律倍侯利——斛律氏,名倍侯利,为高车族(亦称敕勒、丁零、铁勒等)斛律部首领。他们原居于漠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

大约在402年,柔然人的可汗社仑被北魏打败之后,收拾他残余的部落,辗转迁徙到大沙漠之北,侵入高车人的领地。倍侯利认为柔然人是他们的祸害,说:“社仑刚刚收集他的残部,兵力贫乏,马匹又少,很容易对付。”于是乘其不备发兵攻击,进入到社仑所驻的部落。仗是打胜了,但高车人却没把住,鲁莽好利的他们全然不顾及后患,分占柔然人的帐篷,强占柔然的妇女,随后自己则得意忘形地休息,睡了大觉。

社仑可汗登上高处望见这种情形,心想这不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嘛,随即召集逃散的部众共一千余人,趁天将亮时偷袭过去,切西瓜一样地大砍大杀,结果,高车人逃脱出来的只有十分之二三。没办法了,倍侯利只好前来投奔北魏,朝廷赐给他孟都公的爵位。

这就是倍侯利,能打仗,带军队,但好像很鲁莽,甚至有一点可怕,要不人们就不会拿他来吓唬啼哭的婴儿。至于他的具体长相什么的,史籍没有记载,只是说他擅长用五十根蓍草进行卜筮来预测吉凶,每次占卜都非常灵验,所以很受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宠幸,道武帝给予他十分丰厚的赏赐,并让他的小儿子曷堂充当内侍。《魏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九十一》原文:善用五十蓍筮吉凶,每中,故得亲幸,赏赐丰厚,命其少子曷堂内侍。

如果占卜可以当成一种本事,用今天的话说,倍侯利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可爱。然而,凭直觉,仅靠这些品质就能成为当时北方少女心中的真男人,都唱着歌儿想嫁给他,仿佛是不可能的。在前面的文字里,我们把斛律金拉出来,似乎是想要强调一下艺术细胞的基因传承,想说明一下倍侯利也有着这方面的天赋,但这显然还不够。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倍侯利的成长环境吧——这个很重要,一个男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存,往往会造就他身上的某种气质,而这也是最能吸引女人眼球获得女人芳心的。

倍侯利投奔过来后,和拓跋珪一起做事。拓跋珪是鲜卑族,北魏政权的建立者,倍侯利的领导,他祖上的女人缘要比倍侯利更神奇。拓跋力微(174年—277年),约当中国三国时期至西晋初年的索头部鲜卑族领袖,约在200年继任,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的先祖,称北魏始祖。拓跋力微父亲的女人缘与倍侯利比起来可谓天上地下。

据《魏书·卷一·帝纪第一》的记载,当初,拓跋力微的父亲圣武帝拓跋诘汾曾率领几万骑兵在山泽中打猎,忽然看到有衣蔽的车辆从天而降,到了地面,见到一位美丽的妇人,侍卫她的人很多。圣武帝惊奇地询问她,她回答说:“我是天女,受命前来与您成婚。”于是一同就寝。清晨,天女请求返回,说:“明年一周年时,再在这个地方相会。”说后就分别,离去时如风雨般急速。过了一年,圣武帝到先前打猎的地方,果然又同天女相见。天女把所生的男儿交给圣武帝说:“这是您的儿子,望善加哺育照料。子孙相传,会世世代代做帝王。”说完后就离去了。这个孩子就是拓跋力微。所以当时人有谣谚说:“诘汾皇帝没有妇家,力微皇帝没有舅家。”

果真上天上的仙女吗?不一定,我们觉得分明有着在民族融合的路上不好意思说,但又在过分美化着的意味。而在倍侯利时,事情就被反了过来,女人们都想嫁给倍侯利,一个有名有姓的男人,一切都变得很正常了。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在那个时段里的民族融合,刚开始,人们都觉得它很美,但不好意思明说,后来,大家都说觉得挺好的,不但明说,而且是把它唱了出来,成了向往与追求。拓跋诘汾和斛律倍侯利不过是在这一过程中的两个标志性的节点而已。

当时的北方社会,绝对不是斛律一家,但少女都这么唱,至少说明她们把自己嫁给异族的男子已经很无所谓了。拓跋珪时,北魏的情况也是这样的:四周都有着不同的部落,北有贺兰部(又称贺赖部,中国古代部族,原依附于匈奴,在拓跋部兴起时,与拓跋部有姻亲关系,成为重要贵族)、南有独孤部(匈奴休屠王部的一支,匈奴后裔)、东有库莫奚部(源出东胡,与契丹本是同族异部)、西边在河套一带有匈奴铁弗部、阴山以北为柔然和高车部、太行山以东为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及以西的慕容永统治的西燕等等。

这么多的不同部落都被拓跋珪打败了、统一了,让少女们有机会嫁给自己心仪的不同部落的“倍侯利”。而在少女们的歌唱里,后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革俗汉化也便瓜熟蒂落了。今天,人们都在赞美民族融合好,但也不能忘了那首歌谣——其实,女性的择偶观念在民族融合的进程中非常重要。如此说来,“倍侯利”就很明显了——民族融合进程中的优异分子。“要想寻求好夫婿,应当如同倍侯利。”既是当时少女们的歌唱,也曾是历史的渴望,而当它成为必然时,一切都会自然而然。(文|路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HJovW0BMH2_cNUgN2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