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8日,妇女节。
现在,许多人喜欢用女神来称呼自己喜欢和敬重的女人。
隐娘今天想分享6首诗词,每一首都有一位女神,你被谁感动。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要远行了,母亲细细地为他缝制着衣衫,生怕他迟迟才归。我的感恩之心,如小草一般,怎能报得母亲如太阳般的光辉。
对于许多人来说,母亲是人生中的第一个女神。
俗话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从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都少不了母亲的陪伴。
老舍先生曾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我觉得这句话说明慈母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根对花一样重要。
母亲视我们如生命,我们亦应用一腔热忱回报母亲。
《赠内》
唐·李白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最近,有一篇名为《嫁人千万不要嫁李白》的文章。
要问为什么,相信这首诗就是答案。
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酩酊大醉如烂泥一般,虽然是我李白的妻子,却和那整天不顾家的周太常妻子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诗人,李白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天天着眼于结交名士好友,希望实现志向,对于家中的妻子自然就疏于照顾和陪伴。
其实,现在中像李白这样的丈夫,并不少见。
我们总是在外面展示最好的状态,却把最坏的心情给了妻子。其实,那个真正陪你走下去,风雨无悔的女人,才是你最应该爱护的人。
《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韦庄将小女儿的萌态写进诗中: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
有人说:父亲,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男人,没有之一。
之前看一个综艺节目,有一位父亲让人印象深刻。
他不愿意女儿生好几个孩子。不管对方家庭多优秀。他说:你们是男人肯定不会考虑我女儿生孩子疼不疼。
一个男人初为人父,看着一个小生命,在自己手心上慢慢长大,最后走向自己的人生,父亲对女儿倾注了太多的情感。
为了未来,你离开他身边,他即使不舍,却默默支持,都说父亲不善言辞,我们又何尝不是。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有一种女神,是藏在心中的求而不得。
那河畔的女子呀,我喜欢你,当我跋山涉水来找你,你仿佛在那水中央。
曹植在《洛神赋》里,描写那个梦中的女子: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人生中,总有一个女子,让你欢喜,让你爱慕,可你却无法触到她的衣角。
人这一辈子也许总有一个人求而不得,我希望你这辈子都不经历。
愿你想得到的都拥有,你爱的都爱你。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女神无疑是他的妻子。
但还有一个女子曾让苏轼感动钦佩,这个人就是友人王定国的侍人寓娘。
寓娘是友人王定国的歌妓,王定国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到偏远的岭南,寓娘毅然随行。
当好友归来时,苏轼问她:岭南应该不大好吧!
寓娘却平静地说: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故乡。
面对人生的不平,她没有抱怨,没有哭泣,而是从容面对。
这样柔韧的女子,给了苏轼以安慰,给了后人以启发。那些曾在人生中,教会你某个道理,给过你安慰的女子,不是女神是什么呢?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自称鉴湖女侠。
她生活的时代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帝国已经岌岌可危、风雨飘摇。
为了寻找革命道路,她赴日留学,写下这首词。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这一句,可见她对于忧国忧民的情感。
为了救亡图存,秋瑾远赴异国,她的豪情不逊于男子,且看最后一句:人们休要说女子不能成为英雄,连我那挂在墙上的宝剑,也不甘于雌伏鞘中,而夜夜在鞘中作龙吟。
身为女子,却心系国家,为了国家的未来,奔走呼号,寻找出路。
她是多少个爱国女子的缩影呀,正如,此时,疫情肆虐,多少白衣天使奋战在一线,他们以女子之躯共赴国难。女侠之名,当之无愧。
也许,你心中的女神,并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
但是,她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值得我们尊重和钦佩。
今天是3月8日,将你对你女神的爱,大声的“表白”出来 ,写在留言区,我们一起祝福所有女子幸福快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80tuXABjYh_GJGVb9l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