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暗藏玄机 聊个天遭脱上万元!

2020-01-06   最武侯

5G时代,谁没有两三个群聊,近年来,微信群聊已经成为家人、同事、同行等多种群体增进感情、强化技能、相互交流的工具之一。但某些不法分子却趁群聊之便,混杂其中,浑水摸鱼。

"我原本以为通过微信找到了更便宜的进货渠道,所以毫不犹豫转款至对方银行账号内,然后在家里等着收货,却没想到遇到了骗子。"意识到自己被骗后,徐女士到成都市武侯区公安分局金花派出所报警,并讲述了被骗过程。

贪图便宜通过微信进货 被骗上万元

2019年年底,徐女士的某品牌内衣店为迎接销售旺季的到来,准备增进货源。于是她在闲暇之际,打开了经销商为方便代理商之间交流与调货而组建成立的微信群。因该群为代理商群,且徐女士本人也通过群聊多次成功进货。这一次她准备咨询群友,想寻找更廉价的货源。

刚刚打开微信不久,群里就突然弹出了一条“经营不慎,商铺转租,急甩库存,廉价处理。”的微信消息。徐女士丝毫未迟疑,赶紧添加了这位名叫“a·莱红方”的微信好友,并与之联系接货的相关事宜。

徐女士通过与对方发的图片、视频及语音文字进行沟通后,便尝试从对方购买15730元的货物,并要求对方先发货,待快递单号可查询后再支付货款。对方“忙碌”一阵后,将货物打包图片,快递单号等信息如约发至徐女士微信上,收到快递单号的徐女士立即查询了单号,显示货物正在揽件中,便通过“支付宝”“微信”将货款一次性转到了对方账户。

次日,忙完的徐女士想起了昨日购买的货物,便再次查询了快递单号。让其不解的是,物流状况还一直显示“正在揽件中”,于是,她拿起手机再次与对方联系,对方均无回应,于是徐女士又拨打了快递单号上寄件人电话,可接通的却是一个陌生人,其表示并不知道这件事情。意识到自己被骗后,徐女士立即向武侯警方报警。

两地联动挡获嫌疑人 诈骗款项全部追回

接警后,民警通过分析,发现此案属典型的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在微信群内以廉价货物为噱头,吸引群内人员目光,骗取财物后便销声匿迹。

经过侦查,民警很快锁定了嫌疑人李某,其具体地址位于G省E市,与受害人相距千里之遥。与此同时,受害人徐女士再次来到派出所,称其在微信群内了解到,在K市和L市也有两名和她一样经历的受害人,其他两人共计被骗3万余元。

对此,民警再次提高了警惕,嫌疑人李某多次作案得手,远程侦办锁定嫌疑人并一举将其拿下的难度较大,于是民警多次在本市与E市之间奔波,并与当地警方联动,部署了缜密的抓捕计划。

不日,李某被成功挡获,并被带回派出所依法处置。李某表示自己曾是内衣店代理商之一,但店铺因经营不慎而倒闭,倒闭后经销商未退还其保证金,且自己办理了多张信用卡已是负债累累。无奈之下他心生怨恨,跨越了法律的界限,对曾经的微信群友实施了诈骗。经过民警工作,已经将诈骗所得全数追回并发还受害人。

武侯警方提醒:微信群的诈骗手法在不断更新,警方提醒大家擦亮眼睛,谨防被骗!

第一类:办贷款诈骗;

第二类:购物诈骗;

第三类:刷单刷信誉诈骗;

第四类:退款退货诈骗;

第五类:投资诈骗;

第六类:冒充熟人诈骗;

第七类:买卖游戏装备诈骗;

第八类:冒充客服诈骗;

第九类:交友和招嫖诈骗;

第十类:冒充司法机关诈骗。

(武侯融媒记者 郑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