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可见绿,出门可进园。公园绿地已成为可观、可赏、可驻、可游、可玩的宜人生态空间,让市民开心而来、惬意而归。从望江路走大约1.4公里,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望江楼公园呈现在眼前。徜徉在随风摇摆的竹林里,欣赏造型各异的景观盆景……随着望江楼公园“两拆一增”工程完工,公园形成了与周边无界相融的开敞空间环境,打造出多个形态优美、色彩缤纷、季相分明的多样性植物群落景观,有力提升了景观观赏性,实现公园内部空间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
沿着望江楼公园西门一路走过去,竹林、花境、草坪组成的通透空间没有阻挡地映入眼帘,石板路与周边多样性景观融为一体蜿蜒向前,形成从路边延伸至公园内部的道路。从看到这条石板路开始,就已经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中的公园闹中取静的意境。而从喧嚣到宁静,只需要解决一堵墙的距离。
小编了解到,武侯区以“两拆一增”为契机,以“拆围增绿”为重要抓手,结合公园原有景观,拆除毗邻望江路的望江楼公园临街围墙440余米,并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绿地景观打造4000余平方米,通过拆围透绿、拆违增绿、增加开敞空间,推动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休闲体验与审美感知相互统一。
“拆除围墙之前人行道只有1米到1.5米宽,路上还有路灯、垃圾桶等设施,行人经过时与路边车辆擦身而过,非常危险。”武侯区“两拆一增”办相关负责人告诉小编,整个工程中他们因地制宜拓宽和调整人行步道,按照一步一景的原则植绿堆花造景,更为直观地将川西园林景观和公园特色展现给市民。
阻挡视线的竹类及杂乱植物被移除,竹林和盆景从公园里面相应的区域移植过来,大花樱草、报春花等80余个品种的绿植带来勃勃生机。如今,百年望江楼公园实现了临街见景,古朴的建筑和色彩缤纷的多样性植物群落景观相互映衬,穿过历史的河流,以更具现代气息的美学新意拉近与市民生活的距离。
或漫步在木制走廊通道欣赏清爽淡雅的设计,或坐在竹亭里观看一本喜欢的书籍,或在石板路上慢跑几个来回进行锻炼,或以优美的景观为背景和家人朋友互相拍照留念……在望江楼公园,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
“每天上下班都会骑车经过这里,以前有围墙从来不会停留,现在总是会推着自行车从石板路上走一走,在这样美丽的风景中感受城市的魅力,觉得很轻松。”晚饭后在望江楼公园逛一圈,已经成为市民张丽的习惯。她告诉小编,焕然一新的望江楼公园为市民带来了更多可感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真正实现了公园和城市的有机融合。
70岁的市民李大爷则把望江楼公园当做了自己锻炼场所。“环境太好了,空气也清新,从看不到到看得见,再从看得见到可进入,家门口的公园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两拆一增’带来的效果。”李大爷希望在这里和更多热爱运动的人交流,让他们也感受到成都开放共享、环境舒适、体验丰富的公园城市新场景。
小编了解到,望江楼公园还通过升级公园的照明设施,增加场景丰富市民夜晚游园的体验感。在竹盆景体验中心,市民还能体验竹石盆景的制作、养护等活动。
武侯区“两拆一增”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武侯区围绕大运会赛事沿线的“四场馆、两线路、一枢纽”新确定7个“两拆一增”点位,正逐步实施相关工程,全力助推城市格局优化、城市街区美化,努力营造生态公园城市形象。
武侯融媒记者 郑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