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投资领域!这次专项行动将集中治“堵”

2020-01-03   发展北京

发改君今日发布: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北京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的“投资法规执法检查 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围绕政策落实、投资审批、项目实施等方面解决一批难点问题,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地。


利好政策不落地,行业准入存在“玻璃门”,企业投资面临的这些难题该如何破解?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投资法规执法检查 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专门治理此类问题。


为做好本市贯彻落实工作,北京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北京市“投资法规执法检查 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细化责任分工。本次专项行动旨在依法集中疏解治理一批投资“堵点”,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地,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


专项行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将解决哪些问题?一起往下看~


投资审批事项


对现行投资审批事项相关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是本次专项行动的重点。具体分两个阶段推进——


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底,参照国家层面做法,对本市审批事项进行全面审查和清理。


一是在本市权力清单、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的基础上,会同各部门对投资审批事项进行梳理。


二是对各审批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清理是否存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之外,以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增设审批事项或以“政务服务”等名义变相设立审批的情况。

2020年1月底至2020年2月底,审查、清理完成后报市政府同意印发全市统一的投资审批事项清单(含市、区两级审批事项)。


发改君了解到,以合法性审查为基础,对投资审批事项实现清单管理是此次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投资审批事项清单印发后,将作为今后规范实施审批行为以及甄别是否为违规审批的依据,推进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


4方面“堵点”问题


据发改君了解,本次专项行动按照分级负责原则,采用自查自纠和督促指导相结合、在线征集问题线索和线下解决问题相结合等方式,市、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负责疏解治理市级和区级投资“堵点”问题。


同时,重点围绕《通知》中明确的行政审批、投资政策、建设条件落实、投资数据等4个方面的“堵点”问题,及时总结典型投资“堵点”案例,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并做好整改落实。


完善法规制度体系


《政府投资条例》的制定和颁布,使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领域的法治化建设最终确立完成。如何让《政府投资条例》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更好落地?本次专项行动也划出了重点。


加快规定任务。完成普法培训全覆盖、现行制度“立改废”、出台《政府投资条例》省级配套制度等。


切实将《政府投资条例》关键条款执行到位。查找和纠正未批先建、自批自建、擅自调整投资概算、决策审查流于形式导致批后难以实施、对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较大变更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全面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查找和纠正核准职能下放层级与承接能力不相匹配、简单一放到底、基层托不住,擅自扩大核准范围、核准环节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事项以及对违反产业政策等项目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本次专项行动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加快落实法定职能,加强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投资管理重心向监管和服务转型。


此次会通过“双随机”方式对发展改革部门核准、备案的项目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并做好全过程记录留痕。重点核查项目是否按照核准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等进行建设。


同时,市政务服务局将牵头评估北京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应用情况,形成评估报告和下一步工作措施。力争进一步优化在线平台功能,以“制度+技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此外,本次专项行动还通过两方面举措,进一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及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政策措施。


治“堵”,是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投资信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的重要一步。


按照国家安排,北京市的专项行动已经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2020年5月底,持续半年的专项行动将带来哪些转变?我们共同期待~


欢迎扫描图中二维码

参与投资堵点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