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自己》| 朱一龙刘诗诗们的锅,北上广不背

2020-09-25   遇言不止

原标题:《亲爱的自己》| 朱一龙刘诗诗们的锅,北上广不背

北上广,缺的从来不是爱情,而是知道自己在这段关系当中真正想要什么、真正应该获得什么的爱情。

《亲爱的自己》,看得人心有戚戚。

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 陈一鸣朱一龙饰),丢了工作,在求职网站上简历寄了一封又一封,理想薪资降了一次又一次,目标职位也调整了一遍又一遍,却都以失败告终。

被找工作折磨得心力交瘁的陈一鸣真让人心疼

选择硬下心肠、遵从内心的 李思雨刘诗诗饰),在一次次被 “入行导师”袁慧中使袢子之后痛定思痛,幡然醒悟,终于得偿所愿,成为公司的销售总监。

而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电视剧一开始,就是陈一鸣紧锣密鼓、蓄势待发的求婚活动现场,而女主人李思雨,此时此刻正在客户公司——闯男厕、要挟对方给自己15分钟的争取时间、拼订单。

好容易两个人碰头,却因为无人机导致的“飞来横祸”而将求婚事宜搁置。

再之后,看着因为求职不利而日渐消沉、心灰意冷的陈一鸣,李思雨选择以求婚的方式给予安慰,然而骄傲敏感的陈一鸣选择了拒绝,甚至一度打算离开上海。

如果不是半路杀出一个 王子茹,这一对曾经同甘共苦的眷侣或许就真的要两忘烟水里了。

如果不是看演员表,真没想到这个人是车晓,她也是见过风浪的女人了,如今的气质浑然通透

表面上看起来,两个人之间崎岖坎坷的感情,是因为上海这座繁华美丽,却又凶恶艰险的城市在从中作梗——

李思雨注定要留在上海,因为这里有她的事业、野心和梦想;

陈一鸣选择离开上海,因为上海这座城市让他疲倦、受挫、迷茫、幻灭。

但其实, 真正横在两人中间那根荆棘一般的存在,是比上海更加致命的东西——三观

我跟你谈钱,谁让你跟我谈道德?

三观这种东西,听起来玄奥莫测,但其实体现在生活的细微末节,尤其在面临有关道德抉择的时刻,表现得相当尖锐明显。

拿两件事情来举例说明。

第一件事就是 李思雨在交情尚好的客户那里,苦心孤诣为陈一鸣谋职位

李思雨这样做,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正所谓手头有资源,不用白不用,近水楼台先得月。

但陈一鸣碍于身份,生生拒绝,一口咬定 这份差事是女朋友喝酒喝出来的、卖笑卖出来的

这么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可这也算是人家李思雨行走江湖的手段啊。

至少没有像袁慧中那样,整个身子恨不得贴在客户身上吧。

喝酒伤身、卖笑低姿态,但出来工作,尤其是在上海这样势利深沉、欲望昏昏的大都市,有几个人能清高如许、纤尘不染呢?

何况,只要不触及底线,和谁喝酒不是喝、朝谁微笑不是笑?

想着业绩能够扶摇直上,这点小小的“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

毕竟, 大家都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但陈一鸣抵死不从,宁可冒着分手的可能分隔异地,为了自己口中所谓的 “尊严”

是的,尊严应该有,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可是自身难保的时候,谈这些捕风捉影的尊严,不像是笑话吗?

而且这样的事陈一鸣还不止做了一件。

当初他不正是因为不愿意劝退部门里其他的员工,所以才选择一人托大,落寞离场吗?

作为一个成年人,轻易拿自己的前程当砝码,的确有些失之妥当。

那句话怎么说的,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第二件事,就是 袁慧中和李思雨为了销售总监的位置battle

从一开始,陈一鸣的中心思想就是劝李思雨不要和袁慧中撕。

当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陈一鸣对李思雨的工作怀有偏见,以及对李思雨的辛苦付出心有不甘。

但更大一方面在于,陈一鸣觉得李思雨不应该和袁慧中——曾经的入行引路人撕。

袁慧中这个人物呢,也是有些让人同情,在企业耕耘十三年,最终落得卷铺盖走人的下场,但那句话怎么说的——自作孽,不可活

两个人的矛盾爆发在,袁慧中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强求客户最终造成公司巨大损失,被人怀疑与对方里应外合,面临被辞退的风险,而掌握真相的李思雨选择沉默。

李思雨沉默的原因在于,为了在竞争当中获取胜利,袁慧中不择手段至极,又是在报销单上挖坑,又是篡改客户登记时间,导致自己一次次危如累卵、自身难保;

陈一鸣的不满在于,他坚持李思雨应该以德报怨,别人打你一巴掌,你就算不把另一张脸伸给对方也请不要以暴制暴,做人最要紧的是诚实,否则与恶人无异。

同样一件事,两个人,截然不同的两个立场。

陈一鸣自然站在更高的道德位置,但是这种高屋建瓴、不染尘埃的价值观又有多少落地的可能性?

李思雨当然是为着自己考虑,同时也为着潘总、为着有如“神仙下凡”的王子茹,以及她的团队——那些充分信赖她的人、陪她一起日夜打拼的人而考虑。

这和他陈一鸣当初为着团队“净身出户”,也没太大差别。

陈一鸣可以原谅自己,却不愿意原谅李思雨。

再说句没那么伟光正的话, 两个人在一起,最关键要同仇敌忾,该讲理的时候讲理,该讲情的时候,是要讲情的

别说李思雨这么做算不上不可理喻,就算情况再坏一点,陈一鸣也犯不着这么“胳膊肘往外拐”。

陈一鸣努力想把李思雨“掰直”和“洗白”,却时常陷入自己价值判断的泥沼里,而忘了站在李思雨的立场去考虑。

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最容易露出自己的底牌,也最容易叫人看穿了品性。

这几场风波下来,陈一鸣和李思雨之间的三观差距,有目共睹。

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未来的磕磕巴巴、坎坎坷坷,可想而知。

究竟是嫁一张脸还是嫁三观?

李思雨和陈一鸣,站在一起,郎才女貌,无比登对。

什么叫撒糖?这才叫撒糖

可是感情不只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秀色再可餐,也不过只能满足一部分的需要。

人生是个无底洞,欲望也是个无底洞。

外表美好是加分项,但落实到生命的底色,还是需要精神的投契。

人们常说, 找伴侣要找和自己三观一致的

越到后来,越是深有体会。

三观是什么?

三观是人对于这个世界、对于人生、对于价值的评判尺度与坐标。

一个吃狗肉的人和一个爱犬保护协会的人三观能一致吗?

一个周末逛艺术展、听歌剧的人和那些动辄评判这些艺术享受为小布尔乔亚、装x的人三观能一致吗?

一个把婚姻当成人生中的点缀、两个人的情趣用品的人,和把婚姻当成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步骤、迎合父母需求的“求生利器”、生儿育女的通行证的人,三观能一致吗?

三观不一致的人,当朋友都千难万难,更何况是成为恋人或者缔结婚姻关系。

王子茹会对李思雨那样青眼有加,也是两人在许多维度很相似的缘故吧

两个人在一起,要说许多许多的话、做许多许多的事、面对许多许多的艰难。

一个和你三观一致的人,至少不会让你觉得无聊,除此之外,更有绵延无尽的“惺惺相惜、心领神会”的情感滋养。

说得再简单粗暴一点, 和三观一致的人在一起,能节省许多许多的时间、许多许多的精力和情绪

而生命,不正是由时间、精力、情绪串联起来的吗?

和一个三观不一致的人在一起,等同于浪费生命、等同于慢性自杀。

何况,一段就算再如何无懈可击的感情,终究也会被岁月摧枯拉朽,但三观不一致的感情,像《小时代》里顾里说的, 不用风吹,走两步路就散了

如果感情是一份投资,当然是成本投入更少,回报盈利更多为最佳。

而比起金钱投资, 感情是更加复杂凶险的事情,因为付出的是生命中,那一寸又一寸,可一而不可再的流年

李思雨陈一鸣们的锅,北上广不背

像李思思和陈一鸣这样的故事,每天都会上演。

因为加班,所以不能赴约;

因为找不到工作,所以不配结婚;

因为没遇到更好的房子,所以再等等……

上海这样的繁华都市,只是更容易“被看见”,更容易让矛盾凸显。

看起来是被大都市生存困境压榨掏空的两具皮囊在苟延残喘,其实骨子里还是并不志同道合的两个人拧巴地粉饰太平。

我常常听到身边人为了买房、为了彩礼、为了伴侣舍不舍得买奢侈品等等问题闹得鸡飞狗跳、筋疲力尽。

但我始终觉得, 这一些所谓“达摩克里斯之剑”般的问题,其实都是在涂脂抹粉地掩饰某些更大部分的空虚

你如果真爱一个人,真的想嫁一个人,买不买得起big house、拿不拿得出50万的彩礼、愿不愿意在节日时候送LV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前提是,你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爱情,是被房子安安稳稳裹住的爱情、被彩礼密密匝匝点缀的爱情,还是被LV摇摇曳曳甩在半空中的爱情,或者说,这些,你全都想要。

欲望太丰沛,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拧巴,要紧的是,找到那个能够定向供应的人。

其实也就是所谓的, 三观一致

其实我还挺欣赏这部剧里的顾晓菱的,欣赏的不是她“拜金”,而是她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一鼓作气、竭力争取,包括花10万报艺术班、在美术馆“狩猎”、选择恋人的时候也“直奔目的地”,比起那些藕断丝连、左右为难,却两头不讨好的,未尝没有她的清醒与潇洒

在三观一致的人那里,你想要拥有big house、想要50万的彩礼、想要LV、CHANE、Van Cleef&Arpel是问题吗?

压根不是问题。

在三观一致的人那里,没有这些被世俗标签所框定的东西,你也可以活得很自洽和舒心。

不要在机场等一艘船,不要在挎着LV的时候矫情地怀念帆布包。

总有一个人能够满足你的渴望,他会给你爱、给你房子、给你彩礼、给你LV。

更大的可能是, 这个人你一辈子都遇不到

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恋人。

因为人生不如意,十常居八九。

问题在于,你在上海遇不到,你在这世界上的任何其它地方,也遇不到。

北上广,缺的从来不是买得起房、付得起50万彩礼、舍得给你买LV的人,缺少的是爱情——

又或者说, 北上广,缺的从来不是爱情,而是知道自己在这段关系当中真正想要什么、真正应该获得什么的爱情

缺少的是, 三观一致的爱情

这是李思雨陈一鸣们自己的问题,和上海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