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严歌苓1958年11月16日出生于上海,美籍华人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代表作品《芳华》、《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妈阁是座城》。
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严歌苓《芳华》
“谁要是毁了这份孤独,谁就毁了梅兰芳。”在电影《梅兰芳》里邱如白告诫孟小冬不要靠近孤独的梅兰芳,这一桥段被很多观众熟知,他们说原著作者,当代才女,撑起中国影视剧半壁江山的严歌苓亦在写自己,艺术生命永葆青春,必须学会在孤独的道路上享受孤独。
优雅,她穿着长衣走进来,说了一句苏州真好,而后安静地落座,眼神示意记者提问,虽然没有再说其他,但看苏州记者心里明白,这一定是一次愉快的交流。
这,应该就是严歌苓文字以外的魅力。
我生性清高,不擅长做编剧。
——严歌苓
让人很意外,严歌苓第一次在采访中透露,自己也算是苏州人。“很多年前,严家是苏州城里的书香世家。”我不是第一次来苏州,每一次回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回忆,记得表姐从台湾回来祭祖,就领着家里的表兄妹去给奶奶扫墓,那是我第一次来苏州。
关于苏州的记忆,严歌苓说最爱苏州的园林,最喜欢苏州老城区。虽然跟着外交官丈夫劳伦斯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但苏州在严歌苓心里仍旧是独一无二的,这里有血脉上的牵连,更远离世俗,像心灵上的港湾,苏州文人的清高也正是严歌苓的清高,所以她才会说出,我不擅长做编剧的话语。
2017年,冯小刚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的《芳华》上映。
采访中,严歌苓坦言,至今不写苏州是因为不甚了解它,但无论是《少女小渔》还是《芳华》,你都能找到些许江南的影子。“况且苏州已经有那么多好的作家。”严歌苓说道。
2011年,张艺谋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的《金陵十三钗》上映。
“我只想用心写书。”严歌苓笑着告诉看苏州记者,而著名导演张艺谋、李少红纷纷为其新书站台时表露,严歌苓不会拒绝,我们了解她,却没有办法,如果没有严歌苓,中国影视剧将少半壁江山,也不会有电影《金陵十三钗》、《芳华》、《梅兰芳》这些作品了。
动物们的温情,让我泪目!
——严歌苓
严歌苓带着新作《穗子的动物园》来到苏州,很多人说严歌苓转型去写动物题材了,严歌苓却说是也不是。
“壮壮是我收养的狗,曾经它在外面漂泊流浪。”严歌苓告诉看苏州记者,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的最大缺憾是没有办法语言相通,收养壮壮的时候,我就在想,壮壮走过的路一定比我多,它以一个完全体验者的身份感受世间的人情冷暖,它被抛弃过,被爱过,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壮壮应该都尝了个遍,岁月的变迁,壮壮应该都看了个遍。相处的久了,我慢慢能够体会到壮壮的情感,这种“秘语”反而比语言来的更为通透。
严歌苓有一部作品,叫作《穗子》,主角是穗子。这一部《穗子的动物园》,主角是动物们,配角是穗子。穗子是谁呢?有人说,穗子当然是严歌苓自己,过去的自己,如果时空可以穿越的话,她在和过去的自己对话。
但,严歌苓在《穗子》这部书中予以了否定,而是认为穗子是“少年的我”的印象派版本。穗子的故事,并不都是穗子的经历,而是她对那个时代的印象。严歌苓把穗子的形象带到《穗子的动物园》,或许也有这一深层的意思。
一个文学家,总也脱离不了她成长或走过的年代,一位写作者,永远摆脱不了成长中童年的经历。
这是他们芳华的见证,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对抽穗拔节成长过程中的记忆是模糊的,但涉及到具体的人、具体的物时,一帧帧记忆便立体鲜活起来,带着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样的气息中,有悲伤、有哀怨、有无奈、有温情、有甜蜜……
有一天编辑告诉我,你把壮壮故事写出来吧,也算是治愈自己了。严歌苓说与以往悲情的文笔不同,《穗子的动物园》很温暖,不仅是壮壮,还有藏獒颗韧(严歌苓当文艺兵时期,部队一起养的老狗)和野猫黑影(严歌苓收养过最讲义气的猫)。
庸俗是一个人开辆豪华奔驰车,但连买书的钱也花得不够痛快。
——严歌苓
作为一个作家,总会被问及如何阅读的话题。在严歌苓看来,阅读与写作是没有办法分割的夫妻,阅读带着我们走遍千山万水,写作才能达海洋之底,宇宙深处。
《穗子的动物园》插图。 李鹄 绘
没有一个作家是不读书的,但读书不是只教会你写作,还带给你直达内心的情感上的共鸣,有喜也有悲。严歌苓说道。
孙俪主演了电视剧《小姨多鹤》,
讲述了日本女子竹内多鹤与一个中国普通家庭之间的故事。
今天想要推荐给年轻人更多的是《穗子的动物园》,《芳华》似乎有些早了,《小姨多鹤》略显悲情,《穗子的动物园》恰恰很温暖。
严歌苓说,我希望不仅是年轻人,孩子和老人,男人和女人都来看看《穗子的动物园》。“我的孩子在与动物的相处中,学到如何真正的关心别人。”
真正关心不是被动地在别人需要你的时候,而是从始至终都有一颗温暖的心脏,哪怕是大家都很落魄的时候,关心会点亮彼此心中希望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