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如果有突然或剧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会引起心神的过度活动,导致心神损伤,称为“心劳”。
《延命金丹》曰:“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妄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则心君泰然。”如能做到“不贪得、不患失、不动情、不小气”,则可防“心劳”,使五脏安和,益寿延年。
心为君主之官,做到“四不”防“心劳”
不贪得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就是要人们不受利欲的利诱,不追求过分的奢求。为了享乐而日夜钻营,只能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导致百病丛生,丧志折寿;若贪污受贿,或巧取豪夺,或谋财害命,以至于终日心不得宁,思不得休,势必造成“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的恶果。
不患失
对于个人地位高低,荣誉大小,报酬多寡,如能泰然处之,怡然自得,随遇而安,对健康十分有益。有的人心胸狭窄,终日忧戚,郁郁寡欢,对从生理、心理都是非常有害的。只有做到既“不以一得为喜”,也“不以一失为忧”,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安静。
不动情
人生不会事事如意,关键要能够自我控制调节。可有些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也有人常为区区小事彻夜难眠,发不完的牢骚,讲不尽的怪话,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样势必影响身心健康。
中医认为,思虑过度可以伤人心神,以致心气郁结,胸闷不畅,进一步耗伤心血,心悸、恍惚、失眠、多梦;情志抑郁则使肝失疏泄,气机不舒,以致肋胁疼痛,郁郁寡欢,甚至精神失常。
忧愁悲思过度还能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使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疼痛,身体逐渐消瘦,四肢疲乏无力。
现代医学认为,不但精神疾病如癔病、精神分裂症等直接由精神刺激所致,而且诸如癌症、高血压、冠心病、胃肠病等,也多与精神因素有关。
不小气
鼠肚鸡肠,嫉人之贤,妒人之能,讥人之短,笑人之过,整天打个人的“小九九”,对于自己的不利则怨天怨地,耿耿于怀,死钻“牛角尖”,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状态,也是损害身心健康的促进剂。要心胸宽广,宽以待人,宽以容人;能够谅人之过,念人之功,助人之短,扬人之长。凡事想得远点,看得开点,不要事无巨细都“往心里去”。
(文/梁兆松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注公众号《家庭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