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下小女人"说的是女主徐慧真。她的性格一点也不小女人,但起初她众叛亲离,说是被命运捉弄的"小女人"也不为过。
小女命多舛
头两集,她就接连摊上人生大事。
一九五五年冬,在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深夜里,一个孕妇即将临产。
她挺着肚子独自走到街上,想要拦下一辆人力三轮车去医院,两毛的不坐还非得讲到一毛五。
终于等来个好心的车夫,载她去了医院。医生已是满脸惊吓:再不来就迟啦!
快刀斩乱麻
那边她在医院待产,这边交代了:不爱她的丈夫。而徐慧真也干脆,日子过不下去那就离呗,谁怕谁。
她公公还是因为眼看着过继来的儿子“造反”,气病去世了。
从生娃、离婚到丧父,一环扣一环的节奏比起注水剧高明太多,同时也让观众初步见识到徐慧真这个小女人的厉害。
看似命苦,但她那份难得的“爽快”和“利落”是真带感。
而这种作风,在后续剧情中发挥得也是极妙。
经营者眼光
公公去世,她接过了小酒馆。
首先的一件事就是“诚信经营”,告诉大家自己绝不会往酒里掺水。
这绝不仅仅只是“诚信”二字,同样也是体现经营者智慧的长远目光。
除了诚信经营之外,做生意还有另一个很硬核的要求:与人为善。
笑脸相迎八方客,她对待每一个人都真诚而热情。
诚信和善良,不仅是做生意的要求,更是做人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两点,她才能赢得那么多人的喜爱和尊重,在后来做生意失败的时候,能够获得别人的帮助。
鉴渣有水准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徐慧真年轻漂亮又能干,很快就上演了一出“小寡妇选夫”。
在小酒馆来来往往的客人里,就不乏对她有意思的人。
几个镜头带过,眼神、脸色等细节就看得出他们在暗暗较劲。
至于谁是真爱她,谁在瞎惦记,一“试”便知。
街道干部范金有,这边对她示好,虽吃了闭门羹,贼心还未死。
可那边听说丝绸店老板娘陈雪茹(田海蓉 饰)也离了婚,立刻更换目标。
徐慧真去民政局扯离婚证,喊了他去纯帮忙架势。
结果,半道上被陈雪茹拦下,一身新衣服就给收买了......不靠谱。
而让女主心动的是小学老师徐和生,她在小酒馆办起了识字班,请他来给街坊邻居上课。
既响应了扫盲号召,又给自己制造“接近”人家的机会。
结果,这位文化人同样不够争气。看着斯斯文文、知书达理,却十足小心眼儿、不容人。
只一件“小事”,就让徐慧真断了念想。
麻烦了,怎么这一个个的要么贪图钱财,要么徒有其表......
难道她下半生要没着落了?
勇于追逐爱
男主角早已上线,就是刚开始载她去医院的三轮车夫蔡全无。
而车夫只是他的兼职之一,他主要在粮站扛大米,人称“窝脖儿”。
自打雨天救下女主,就因心里敬她为人处世、怜她孤儿寡母,一直给她打工、帮忙做事。
拉酒进货、拾掇酒馆,凡事一句“听您吩咐”:
对那些没事就找借口想往小酒馆后院儿跑的,统统拦住:
有人背后说徐慧真闲话,老好人不当了也要怼回去:
徐慧真忙起来忘了孩子,他也照顾得妥妥当当:
还有平时低调不起眼,遇到大事则靠谱有担当......
这叫什么?真·护花使者·忠犬型伴侣!靠谱。
但是,他因身份悬殊又从不奢望。
人家喝酒落座,他就抓把花生米儿端着小酒窝墙角,在旁边这么静静地看着、守着......
好在,徐慧真主动痛快地捅破窗户纸,让我的cp锁死了。
讲理爱学习
无论何时,她总是会理清思绪,和人讲道理。
而她如此明事理的根本是什么呢?
是她始终热爱学习,愿意敞开怀抱接受一切新鲜事物。
每天看《人民日报》,是她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哪怕当年文革中被造反派关起来的时候也不曾改变。
所以她总能比别人更早洞悉政策风向、及时做出反应。
比如看到中央要扫盲,她就办扫盲班,看到人口老龄化,就想到养老院。
做旅游公司的小夏说要搞农家乐,她认真地听取这个新事物。
听说国强会说英语,就让他说一段听听。
几个女婿都是学高科技的,她也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发展高科技的业务。
她是真正贯彻了“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点。
因而能够永远清醒地站在潮流前端。
当女儿们都已经能独当一面时,她又能急流勇退,毫不留恋手中的权力,早早放手,去享受人生。
这样的一生,失去过也得到过,什么都经历过。
靠自己的努力走上人生巅峰,最终笑傲江湖,多么令人羡慕啊。
徐慧真是一个大女人,她的眼光是向外的,看的是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