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荔黑布林滞销谎言”被戳穿,卖惨背后受伤的是谁?

2019-08-15     花样长安

这张图,就是新童话《陕西大荔黑布林滞销》 的始作俑图。这个谎言经过不断的改头换面,最近一直出现在我的朋友圈中。

作为一个地道的大荔人,从一开始我就抱着怀疑的态度。有朋友转发文章问我,真的假的?我都会嗤之以鼻,大荔啥时候成了李子的主产区了,既然还能大面积滞销?这不是开玩笑嘛。

没想到这个谣言越传越大,上度娘一搜,满篇都是陕西大荔黑布林滞销的内容。着实让人体会了一把什么叫众口铄金 、流言可畏

很多热心的朋友,抱着支持三农的善心,买回了一箱箱的黑布林,你猜结果如何?一咬开满口的酸涩,难吃的要死,转手就扔垃圾堆了。发誓从此以后再不买黑布林,再不当好心人。

谎言是从何处爆发的?

7月10日,“阅农”发了一条推送,《求助!陕西大荔黑布林遭遇市场危机别让烈日下辛苦劳作的贫困户血本无归,政府发函,请求大家转发支持!》,内容和官媒微信公众号一模一样,这条推送的阅读量是7万。

文章中还展示了大荔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函件。

文件中提到了农副产品滞销的现状。9号发布的函,10号阅农就发了大荔黑布林滞销的消息。

大荔县部分农副产品滞销,跟大荔县黑布林滞销,是两个概念。大荔县的农副产品中,黑布林不算是支柱产业,通过狸猫换太子,农副产品滞销就变成了黑布林滞销

总之,这条黑布林滞销的消息,在5天后,出现在了半月谈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文章之中。有官媒背书,大荔黑布林滞销的事情,一下子就给坐实了。

相关部门出具公函,希望能有电商平台来帮助果农售卖农产品,是出于好意。

但这个谎言,从那条滞销文章发布那一刻开始,就失控了。

黑布林滞销风暴很快就席卷了陕西。

黑布林真的滞销吗?

“我已经卖了8亩多了,还有2亩没有卖,收入30000多元,平均下来一斤1块钱。”68岁的临渭区故市镇王家村的果农杨水琴告诉记者,她家的果园今年比去年卖的好多了,根本不存在滞销的事情,只是价格没有原来好,有些人不愿意卖。——摘自西部网讯

通过记者的采访,我们能大致判断出,今年的黑布林并不存在滞销的问题。加之本次“黑布林滞销”谣言的带动下,电商平台纷纷出手,众多献爱心的消费者纷纷买单,因此大荔的黑布林基本已经售罄。

加之大荔的黑布林种植本来就算是个小产业,因此也不存在如此这般的滞销。

但截至今天,这个谣言依旧还在网上不断的传播和发酵,那背后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谎言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四个字“卖惨营销”

最近几年,在生鲜电商席卷全国的情况下。很多电商为了促进销量,不惜一切代价。效率最高,效果最明显的当属卖惨营销模式

通过调动大众的善心,往往事半功倍,很快就能将手中的水果生鲜卖掉。这个发现仿佛让电商平台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点金术”。于是乎,不管是不是滞销,是不是供大于求,都被电商无一例外的变成“卖惨”营销宣传。七十岁的老大爷抱着白菜苦。六十岁的老大娘上街买桃子,十岁的小姑娘拿着自己的西瓜换学费......,花样翻新,令人无暇分辨真伪。

卖惨好处一、最有效果,一旦搭上卖惨宣传,很容易就引起关注,从而顺利把手里的东西换成白花花的银子。

前面提到过的这次“大荔黑布林滞销”的始作俑者,“阅农”平台29.8元十斤的黑布林销售量转化超过15万单次,这个数据确实可怕啊!

卖惨好处二、通过滞销的宣传,可以让当地农作物的价格产生波动,直接降低了电商的采购成本。这次“黑布林滞销”宣传,很多果农反映自己的果子卖不出去,电商借机压价,让自己根本就没有赚到钱。

卖惨好处三、博一个好名声,顺便还可以留存一部分转化客户,提升平台品牌、提升客单转化率,顺便还吸纳一批新客户。真是好处多多啊。

以上三点就足以让这次“陕西大荔黑布林滞销”背后的黑手呼之欲出了吧!

结语:但莫忘了一句古语:“搬起石头会砸自己的脚”。当“卖惨营销”过度消费了大众的善心,不仅电商平台丢了商誉,损失了客户。最终让真正农作物滞销的农民失去了唯一可以售卖的渠道和可能。

这样的昧心钱,你挣的心安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mSRl2wBvvf6VcSZ1Nz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