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陕西乡党,谈起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为何总能让人充满前行的力量

2019-11-08     花样长安

“大家好,我是陆步轩,就是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那位。我曾被政府招去做了12年的公务员,之后辞去公职,重新回到肉案,希望利用有限时间,做好猪肉这篇大文章。”

陆步轩在抖音上一条短短63个字的开场白,获得50余万点赞互动,堪比网红大V。在这个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有人说就算你登上热搜,过了7天也将会被大众遗忘。

而陆步轩因买猪肉而被媒体称为“北大屠夫”登上新闻,已经过去了整整16年,然而每每提起总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这个陕西乡党到底拥有着怎样的魔力?

我命由我不由天

随着今年《哪吒》的大热,这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引发了无数普通人的共鸣,长安君也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共鸣,是因为我们骨子里对“命里注定”这种悲观命运认知的一种反抗和不屈。

透过对陆步轩跌宕起伏人生的探寻,我发觉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忒别合适。

不屈服于平庸

陆步轩出生在陕西省长安县(现西安市长安区)东部农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家里几代务农。母亲在他刚上学的时候就意外去世了,父亲也认不了几个字。农家的孩子上学晚,直到九岁陆步轩才上小学。

那个年代农村特别穷,他一天只有两顿饭,早上一顿玉米粥,中午玉米粥下面条,晚上没吃的就扛过去。因为初中离家远住校,每个星期回家拿一次馒头,一不注意馒头就霉变了。据陆步轩说,那个时候霉变馒头吃多了,到现在他都不爱吃馒头。

第一年参加高考,他考上了西安师专。但他却把录取通知书撕了。因为他有个亲戚孩子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亲戚总跟他父亲炫耀。为了替父亲争一口气,他又复读了一年。当年以531分,陕西省第十四、长安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不屈服于体制

伴随着八十年代末的动荡,头顶名校的光环即将毕业的陆步轩,等来的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而是毕业时被发回原籍,接收劳动锻炼。

一纸派遣证的他却并没有得到心仪的工作(被人顶替了),三个月内奔跑于数个部门所求不得的他,却最后只有长安县一个快倒闭的柴油机配件厂接收了他。可他一天都没有待,就被长安县计生委借调写材料。勤勤恳恳的干了三年,但因为跟的领导不被重用,连带着他也不被人重视,甚至获奖的文章都不能署上自己的名字。

迟迟得不到转正的他愤然辞职,离开了曾经全家人期盼的“体制内”、“铁饭碗”。

不屈服于命运

在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有这么一个观念“士农工商”,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官。一旦做官不成,就被人唾弃成百无一用是书生,甚至因此而自杀殒命的绝不再少数。

陆步轩也是读书人,但他并没有因为离开体制内而绝望,下海之初,投入全部家当搞装修,又跟人借了十万块钱挖金矿,都没有成气候。陆步轩说:

那是我人生的最低谷,生活窘迫,看不见前途,还欠了一屁股债。我做了五六年职业赌徒,苦心钻研牌技,赢的钱勉强维持吃喝。

随着女儿的出生,为了养家糊口,开了个小商店,零售利润微薄。不愿卖假货的他,最后实在经营不下去了,选择了投入更小、回本更快的猪肉铺......

看似他步步被生活所逼,迫不得已,谈不上什么不屈服。但我们得换位思考一下,八十年代末的北大毕业生,几乎到哪个单位都是宝贝,都是业务尖子,都是未来的领导干部。

而陆步轩不仅一出校门就没有单位接收,进了体制内因为人事关系而不得转正,放下读书人的身段去下海而赔个精光,为了养家糊口而干起了最不需要文凭的猪肉铺。换做我们任何一个人,可能置身其中的某一环就会被压垮、被逼疯。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跌宕起伏,落魄如斯而不屈不挠的“北大屠夫”陆步轩,更像我们生活在身边的甲乙丙丁,也更能激发我们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

作为这一段的结尾,我还是套用《哪吒》里太乙真人的一句话,“人是否能够改变命运,我不晓得。我只晓得,不认命是陆步轩的命,也是我们千千万普通人命。”

破除了读书无用论的谬误

安迪·沃霍尔曾经有一句名言“在明天,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果不其然,因为某媒体偶然得知一个北大毕业生在买猪肉的事情,而对陆步轩做了新闻报道。陆步轩瞬间变成“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北大屠夫”。按现在的说法,那就是上了热搜啦!

然而,这个一朝出名天下知的“北大屠夫”,却在当时引起了一场全社会的大讨论。

陆步轩成了反面典型,有人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孩子张口就是“学习好有什么用,北大毕业都卖猪肉”。

陆步轩曾经自己都觉得他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他是反面教材。一时之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成为无数不想上学的孩子的最佳借口。甚至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当地政府不得不把陆步轩重新召回体制内,以挽回“读书无用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从此以后,陆步轩成为地方志办公室的一名公职人员。

但经过未名湖洗礼的陆步轩,并没有因为迫于生计买猪肉就自干庸碌。其实早在媒体报道前,陆步轩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自己摆脱贫穷和债务,过上了当时的高收入生活。

陆步轩说:我卖猪肉纯属歪打正着。我做生意实在,肉质好分量足,回头客越来越多。一开始一天只能卖半头猪,一年以后一天能卖12到15头猪。2001年,我挣了4万块钱,跟工薪阶层比是了不起的收入。

虽然后来进入公务员体系,年届五十的他并没有按部就班的等待十年后的退休养老。陆步轩在北大学到自由和创新的思想让他重新鼓起勇气,挣脱掉束缚。重新系上皮围裙,成了名副其实的“北大屠夫”。

后来的事情长安君就不做过多描述,“北大屠夫”陆步轩和校友陈生一起合作开屠夫学校,卖猪肉,创品牌,2019年身为董事长的他,早已身价上亿。而他领导的企业也成为年销售十几亿,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陆步轩从名校光环加身到沦落街头卖猪肉,再从千夫所嘲的“无用书生”到身价上亿的明星企业家。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他用自己的人生高度破除了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谬误,也算是因果循环。

他的经历

让无数本打算让孩子早早外出打工的家长打消了退学的念头,

让无数不愿管孩子学习的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的读书的定义,

让无数错失读书良机的青年重新拿起书本。

从社会进步积极的意义讲,这比他一手创立起来价值十几亿的企业更有价值。佛家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从价值观上救人无数的陆步轩,不知道又造了几多浮屠。

性情中人的真汉子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过度包装的社会,不仅商品过度包装,企业家更是如此。无论走进那个书店,占领最佳位置的永远是“马云教你怎么说、巴菲特的人生智慧、潘石屹和他的潘苹果、王石的永远攀登.....”。

我承认每个取得成功的人都有他独到的智慧和过人的本领,但过度的包装已经让他们不太像人,而是像神一般高高存在,似乎他们说的话字字玑珠,奥妙无穷,耐人寻味。

有人问陆步轩你怎么定义成功,陆步轩这样说道:“你做成了。放屁都是有理,你不成功,说话就是放屁。”通俗易懂接地气,唯有真性情才敢如此直接,毫无掩饰。就冲这个就得称他一声“真汉子”。

楚汉之争中的霸王项羽,灭掉秦朝后力排众议要回彭城,大臣们都不解。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可见所谓功成名就的执念对国人的深远影响。

但成名后的陆步轩,却悄悄淡出公众的视野。即使受母校北大邀请回去演讲,这个真性情的西北汉子并没有大谈自己如何得意,而是直言不讳的说“自己是北大的“丑角”,给母校丢脸抹黑了,北大作为中国顶尖名校,培养的是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而我是个猪佬。”

试问有几个名人敢在这样的场合下如此坦诚相见。说到底,这个成名的“北大屠夫”依旧是那个陆步轩,名气和财富并没有让他的人格“变色”,而这种不忘初心的本色尤其难能可贵。

时至今日,陆步轩依然每年的大年初一这一天,他都要回到西安老家,摆上一天的流水席,宴请曾经嘲笑过他的、帮助过他的相亲们。大富大贵下的他,依然没有忘本,保持着一个农家普通人的热情、善良。

大众之所以喜欢陆步轩,是因为在他身上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穷苦人家出身

依靠自己的实力刻苦求学

因为没有“关系”而备受冷落

因为生计所迫而自甘平庸

不因为爆红而失了分寸

不因为富贵而眼鼻朝天

年近耳顺仍拼搏不息

唯一的念想,就是保护好自己的一双儿女,让他们今后走上社会不复他的老路,少碰一些壁,少挨些苦。这是一个爱子情深的老父亲最朴质的情感流露。

结束语

“北大屠夫”陆步轩,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人物。他的人生折射出那个时代一个农家草根努力求上的挣扎,也曾引发那个时代对“读书无用论”的大讨论。更是用不屈于命运的倔强性格成为了备受尊敬的企业家。

他是那么的不同,他又是那么的普通,借用《平凡之路》这首歌,

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

只想永远地离开

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

想挣扎无法自拔

我曾经像你像他

像那野草野花

绝望着也渴望着

也哭也笑平凡着

......

很幸运的是,他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平凡之路。

而之所以大众对他如此关注,是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无论是善良的品格、不屈于命运的倔强、面对重压而默默忍受的坚韧、求生向上实现梦想的坚定,总能从中找到给予自己前进的力量。这或许就是“北大屠夫”陆步轩身上的魔力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

《“北大屠夫”陆步轩:身家上亿的抖音网红,读书人里最会卖猪肉》

《“北大屠夫”陆步轩:用三十年与“北大”和解》

《“北大屠夫”陆步轩,一个草根的传奇》

《北大卖猪肉校友哽咽讲创业:我给母校丢了脸》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3eMTm4BMH2_cNUguX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