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未来影响收入的三大要素

2019-11-06     大朴国学

时间过的真快,我连续写文章已经快一年了。

这一年,对我而言,就是对自己过往40年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

之所以写这个题目,算是我这接近一年来,对自己和身边的朋友现状和未来的一些思考吧。

为什么说聚焦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是当下和未来,很多人,不多的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呢?

一、时代变了,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我们这几代人,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农业经济时代,转换到工业经济时代,又突然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甚至我们马上就会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我想这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都非常少见,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方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人感慨于人心不古、道德滑坡,其实,如果你仔细去看,世界上基本上每个国家在经历这样的阶段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也都会出现类似的灵魂拷问。中国文化,其实有着非常强的自省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这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过,每次经历挫折后,都会快速复兴的重要原因。

我们简单看一下几个时代的特征:

1、农业时代

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被集中在土地上,集中在种植和收割上,技术的限制,让人很难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交通的不发达,导致一个人可能穷其一生就生活在一个小小村落里。农业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给自足,能够拿来用于交易的东西少之又少,基本也只仅限于不同类型的食品和农作物。人们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里,而在这样一个熟人社会,道德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抵御风险,中国传统的大家族制,强调代际之间的信托责任,就成了一种必然选择。在道德上的高标准、高要求,成为熟人社会的表率,也就是修身齐家,是个体从家族、熟人社会获取支持、获得资源的重要途径。

2、工业时代

工业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大分工,每个人都只需要重复其中一个工序或者一个环节,重复劳动在提升效率上效果极其显著,所以,工业时代的特征是一群人组成的团队或者说企业,共同完成一种商品的生产和交付,每个人都是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或者智力来获得报酬,再用获得的报酬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者服务。工业时代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之一,就是规模经济,大规模的生产和精细的分工、大型设备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和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得以快速的降低。风起云涌的创新,绝大多数都围绕着效率展开。



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一是得益于技术进步,二是大规模生产的现实需求,随之而来的,是人的快速流动,整个社会也由超级稳定的熟人社会变成一个快速变化的陌生人社会。社会的运行需要契约精神,需要法律来作为陌生人之间快速建立信任的保障。

工业时代的教育特征也非常明显,目的就是要培养那些可以快速进入大工厂、大企业的拥有特定能力的人才。整个社会也犹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我们都是其中的一个零件,整个社会要高效运转,就要求零件必须标准化。受此影响,我们的学科分类、要求的工作能力也越来越细分化、具体化。而很多时候,学习的目的也就成了,让我们变成其中最精密的零件。

3、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各种信息日夜不停的随时高速远距离传播。我们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社会,谁先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财富,其实也就掌握了权力,通过信息不对称,就可以实现绝大部分让销售方获得优势地位的交易。在工业社会,需要作为专业能力的信息获取,到信息时代,重要的则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并能够支撑自己做出决策的重要信息的能力。前边重点是获取,现在,重点是过滤和信息的整合

工业时代的大工厂自动控制、柔性生产等手段的不断成熟,后续也将通过工业互联网以及信息互联网的逐步整合,最终会变成类似于水、电、气这一类的公共设施。在传统工业时代,规模经济,包括一家大工厂的建立所需要的资本,导致了很高的成本壁垒,让绝大部分人只能成为其中一个零件,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绝大多数情况下就必然由大工厂和大企业来完成。

而在后工业化时代,很多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利用已经公共化的工业互联网和信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来实现个体化的、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交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纯粹化,很多的分工与协作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影响相对削弱,更多的是通过标准和智能来实现。也就是人的个体化特征会更突出。



二、未来,影响个体收入的主要因素可能是三个:

1、具体的专业能力,大型工厂的公共设施化,同样依然需要大量的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来维护、升级这些基础设施。

2、影响力,更加个体化的社会,很多人可以利用公共设施化的工业化能力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带有明显的个人化特征,这就需要对应的个体拥有超强的影响力来实现。

3、创意能力,创意能力是构成影响力的重要部分,但是又有不同,利用自己的创意,把创意通过工业化能力变成最终产品的交付能力。

这些变化,导致了在未来,产生优势化个体的决定性因素已经与工业化时代大不相同。

三、产生优势化个体的决定性因素:

1、人格力量将成为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时代,熟人社会里,每个人的行为规范都会受到小社会的强力约束,宗法制度是维护这个小社会的核心规则;工业时代,人流和信息流严重脱节,主要特征就是信息流跟不上人流,对于中国而言,很多骗子在一个地方骗完可以快速的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行骗,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很多人还没适应工业社会的时候,很多人赚了很多钱,这种财富效应快速、剧烈的改变着整个社会结构;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流的速度超过人流,人的很多行为都可以被预测,而我们在互联网上和线下的活动信息,包括我们的行为记录,都会成为未来“互联网考古”可以快速发掘的证据,甚至,我们一生的所有信息都会被记录在案,不可更改,这就将导致人格力量,也就是我们身上那些优秀的品质能够被赋予更高的权重,也会变成个人最有价值的资产。

2、创意能力的差别,会造成个体之间巨大的差别

工业社会的创意能力,需要大规模工厂来实现,个体鲜有能够将创意变成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而将来,这个门槛将大大降低,其实,我们今天相对于几十年前,门槛已经大幅度降低了,因为你可以集中于创意,而把生产外包给各种生产企业,甚至包括产品的设计。

3、持续学习的能力

传统社会,农业社会最为重要的是修身立德,这是根本,工业时代,先学习基本能力,达到基本要求后开始工作,很可能是重复同样的工作。而到了信息社会,持续学习的能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随时都要接触最新的、千变万化的各种技术手段、流行方式,持续学习的能力比以往时代都更重要。

4、提升个人影响力的能力

上边提到的未来影响个体收入的三个要素中,影响力会有数量级加成,比如重要程度放大10倍。个人IP的塑造和传播本身就是一向稀缺能力,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如何被人发现,持续吸引,都会是重要的能力。

四、聚焦自己的爱好,让兴趣和爱好成为职业,门槛大幅度降低

回到当下,如果问很多人,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自己能够感到快乐的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和自己的工作不相干,换个角度来说,很多人根本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工作本身也不是他擅长的领域,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和糊口。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不敢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把自己的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呢?

这和上边的工业时代的教育和社会高效运行的特征是分不开的。一条产业链,被分成了成千上万个工序,我们很多人就是在一个具体的工序上穷极一生,绝大多数是重复性的劳动,这样的工作,绝大多数人不会喜欢,这不符合人性。但是,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变成可交付的产品之间,有非常高的门槛,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而很多人在重复的劳动过程中,被消耗殆尽的不止是自己的体力和精力,还有喜欢和深爱的能力。

同样,工业化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为了变成一个精密的零件,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补齐自己的短板,或者说克服我们的很多弱点,来达到相应的要求,用削足适履这个成语,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这就导致,我们过度的关注了我们的缺点,而忽视了我们的爱好和强项,更别说去发展我们的爱好和优势了。久而久之,我们也就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对爱好的追求,对发挥自己优势的探索。

而在信息时代,把自己的爱好、优势、强项转化成产品和服务的壁垒大大降低,人如果能将自己的绝大部分精力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用在自己的爱好上,效率和持续积累的效果可能会完全超出我们自己的想象,我们所能取得的成就也就可想而知。

而信息时代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再个性化的需求,也会得到个性化的满足,让自己的个性、创意找到对应市场的可能性也大幅度提高。



《黄帝阴符经》上说: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把精力聚焦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上之后,其实就可以达到三返昼夜的状态,而不是在迫不得已的状态下磨洋工,把精力用在磨洋工,少干活多拿钱上。

如果你对这样的未来还不确认,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用刷手机的时间,仔细思考一下,如果将自己的爱好变成自己的收入来源,把爱好变成工作,把爱好变成实现自己财务自由的主要手段,自己都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做些积累、做些准备,做些尝试,你可能会越来越容易聚焦和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志趣是人生最坚定的力量,而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让兴趣和爱好变成我们职业的门槛大大的降低,可能性也空前的提高。

这个时代,反而让工匠精神可以得以回归,把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打磨成自己的手艺和创意,一事精致,足以动人,专注和聚焦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把不擅长的交给更擅长的人来做。

ps:开始写之后,才感觉到这个题目过大,我把控起来很有难度,但是想了想,还是先写出来,先发出来,先发布,后完善吧。不成熟之处,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mRbQm4BMH2_cNUg9B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