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冬笋

2020-01-02   恩施新闻网

韦秀琴

冬日来了,鸟飞走了,叶落尽了,一切渐渐归入沉寂。

田野里,满目萧索,似乎找不到一丝生机,想起春天热热闹闹的情景,心里隐隐约约涌上一丝丝落寞,努力寻找那快乐的一切。

村后那片茂密的竹林,传来一阵笑声,那是家乡人在采冬笋。提到笋子,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生机勃勃的“雨后春笋”。其实,笋子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便悄悄生长,在黑暗泥土里奋力钻行,人们丝毫感觉不到。

父亲这个时候也是闲不住的,拎起一把小铲子,兴冲冲地往村后的山坡奔去,后面拖着我们欢蹦乱跳的几个兄弟。我们手里提着小篮子,装着满满的希望,有说有笑,寻找着冬笋。

父亲很有“心计”,先是在孕笋竹株的周围细细看着,一看到泥土松动或有裂缝,便用脚轻轻踩踏,感觉到泥土有些松软,扬起小铲子,哗啦啦把泥土扒开。只见一层层潮湿的泥土被挖出来,漏出黄色或棕黄色的壮鞭,沿着竹鞭小心翼翼地挖过去,一个个胖乎乎的笋子整整齐齐地挂在那里,很是惹人喜爱。

父亲很小心,总是怕伤到竹鞭、鞭芽和鞭根,选竹笋时,也不是一律都摘,“两头尖,中间弯逢春烂成浆;上头细、下头粗、来春成新竹。”笋形弯曲、基部呈尖状或笋壳开裂老化的笋,不能转化为春笋,可以采挖;基部丰满,根系发达,竹壳叶嫩而紧裹笋肉的,能转化为春笋,不应该挖。不宜采摘的,父亲总是轻轻地把泥土给盖上,让竹笋继续做着春天的梦。我们蹲在旁边,精心地整理着父亲摘出来的笋子,把黏着的泥土慢慢擦掉,又轻轻装进篮子里,用不了多大功夫,小篮子便装得满满的。父子几人,心里甜滋滋的。

回到家,将挑选好的冬笋除去外壳并洗净,然后将大的冬笋切成两半,放在蒸架或清水锅中煮至五成熟,取出摊放在竹篮中通风,可保鲜10到15天,或挂在廊檐下,让冬风尽情地吹拂,吹走水分,吹成笋干,贮藏起来,需要的时候,掏出洗净,美美地享受。

冬笋既可生炒,又可炖汤,其味鲜美爽脆。食用时最好先用清水煮滚,放到冷水泡浸半天,可去掉苦涩味,味道更佳。

那时家里较穷,一年到头,买不了几回肉。父亲买回的常常是肥肉,作为家里炒菜的油,剩下的油渣就是最美的佳肴。笋子是吸油的,跟着肥肉混在一起炒,一点油腻的感觉都没有。白白的肥肉和稍黄的笋子搅在一起,再拌入一些红红的辣椒,鲜艳夺目,让我们一家人大快朵颐,啧啧称赞,把冬天的苦涩悄悄赶走。

冬笋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的美誉。每年一二月份,正是吃冬笋的好时节。和春笋、夏笋相比,冬笋品质最佳,营养最高。它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所含的蛋白质中,至少有16种不同的氨基酸。食用冬笋能帮助消化和排泄,健体强身,是家乡人冬日食品的首选。

我们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冬笋,成了城里人。看到街头摆卖着微黄的竹笋,口水不知不觉盈满唇间,又想起父亲那微微驼着的背影,眼眶也不知不觉湿润了,人不在眼前,空留一腔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