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里有一句俗话:相声演员有名气的在北京,有能耐的在天津,天津是相声的窝子,很多人自幼就泡在茶馆里听相声,他们对于相声的理解是非常的深刻的,一般演员都不敢到天津演出,姜昆在天津北要求背个《报菜名》《八扇屏》,结果被挂在台上,何云伟在天津演出因为观众喝倒彩和观众起了冲突,天津是一块试金石,有没有能耐就看能不能在天津站得住了,马三立一辈子都在天津说相声,有很多的粉丝和拥护者!为什么迄今为止只有马三立能被称为相声泰斗呢?
第一,声望。马三立一辈子在天津说相声,很多天津人都是听着马三立的相声成长起来了,所以天津人一提起马三立立刻就打开了话匣子,近乎所有的天津人看到马三立都会尊称一句“马三爷”,这是多少年积累下来的人气和威望!
第二,辈分。侯宝林在相声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他并不被成为泰斗,而是相声大师,马三立师从相声八德
之一的周德山,父亲是马德禄,所以马三立的辈分要比侯宝林高出了一个辈分,属于寿字辈,在相声这么严格的长幼有序的制度里,马三立能称为相声泰斗而侯宝林不行!
第三,作品。马三立独特的嗓音成为了他的标志,马三立16岁登台演出,一直到88岁谢幕,一生作品无数。演出的传统相声有200多个,主要有《吃元宵》、《相面》、《卖五器》、《开粥厂》等。他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的相声节目六七十个,包括《买猴》、《偏方治病》等。
马三立大师在漫长的舞台生涯中,饱经风霜,历尽坎坷,矢志不移地以相声为武器,讽刺假恶丑,歌颂真善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受到群众爱戴,在海内外享有相当高的声誉。他家学渊源,博采众长,承前启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推动了相声艺术的发展,不愧为当代的相声泰斗、幽默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