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的海军大臣——拒绝前往伪满任职的爱新觉罗·载洵

2020-01-15   生活百态你我他

爱新觉罗·载洵

爆发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在历时数月之后,以满清的惨败,日本的获胜而结束。曾经号称实力“东亚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耗时十余年(自1879年向英国订购两艘巡洋舰扬威号、超勇号开始)、耗费数千万两白银建设的海军就这样毁于一旦。甲午战争失败后,原北洋舰队官兵被全部遣散,总理海军衙门及内外海军学堂全部撤停。但次年就在直隶总督王文韶等人的一力坚持下,清廷又下令重建北洋舰队。而此时的清廷财政已经枯竭,还要赔付巨额的赔款,再也无力购买大型军舰。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溥仪的父亲载沣成为摄政王。载沣上任后,为加强皇权任用少壮派贵胄掌控军队。他委派自己的亲弟弟爱新觉罗·载洵为筹办海军大臣,载洵也成为了满清历史上最后一任海军大臣。

载洵与萨镇冰等人出国考察

爱新觉罗·载洵,字仲泉,号痴云,满洲镶白旗人,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光绪帝之弟,这位出身显赫的宗室子弟在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时袭贝勒爵,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郡王衔。宣统元年(1909年),年仅二十四岁的载洵被任命为筹办海军大臣,作为皇族亲贵的他也开始了自己雄心勃勃的建造现代海军的计划。载洵制定了一个建造海军的七年规划,计划在整顿各洋旧有各式兵轮的基础上,在第3至第7年的5年里,添造头等战舰8艘,巡洋舰20余艘,各种兵轮10艘,编制第一、第二、第三各队水鱼雷艇;编定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及闽省等各洋舰队;成立各洋军港和船坞;设立海军大学等等。清廷很快批准了这个计划并下旨各省筹备海军军费一千八百万两。

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载洵、萨镇冰等人开始出国并前往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等欧洲国家考察,分别向这些国家表达了订购各类战舰的意愿,在此期间载洵等向欧洲各国订购各类舰艇九艘(炮艇3艘,巡洋舰及驱逐舰6艘)。宣统二年(1910年),载洵一行人到达美国开始考察,载洵等人的到来受到美国政府的热烈欢迎,在考察期间载洵也向美国表达了希望在建设新式海军的具体事宜上得到美国的帮助并表示愿意向美国定购军舰。

访问美国时的载洵

访问欧美归国后,正准备大展拳脚以实现人生抱负的载洵却遇到了辛亥革命,在宣统三年(1911年)爆发的这场革命中,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王朝被推翻,载洵建设近代海军的理想也随之成为了泡影。载洵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虽然与良弼﹑溥伟﹑铁良等人组成宗社党以反对清帝退位,但随着良弼遇刺而死,宗社党也宣告解散。满清灭亡后,载洵在北京、天津两地作起了寓公,他的生活依然富足而奢侈。之后末代皇帝溥仪在日本的支持下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他派人召载洵前往伪满任职,但被载洵严词拒绝,占领华北的日军也想借其名望数次邀请他担任伪职,同样也被载洵拒绝。1949年,载洵病逝于天津的寓所之中,时年六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