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志向于清华,却憾失成为代课老师,32岁直升硕士,现成大学教授

2020-04-02   小王的教育观

说到清北学子是很多人羡慕和佩服的对象,羡慕是因为他们可以考取我国最牛的2所大学,而佩服则是因为这些人在高考或考研中的分数了,特别是在金本科的社会认可度之下,清华北大的本科含金量有多高,仅仅从就业层面就可以看出来了,甚至像北京上海等城市对清华北大的学生直接有落户的政策。

但是想在高考中考上它们又何尝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清北两校这些年的录取分数来看,在不少省份需要近700分的分数,这对于很多人来讲简直就是做梦一样,而且从清华北大两校在我国的录取比例来看,在万分之二左右的比例,能进入到清华北大的学生真可谓是人中龙凤了。

而如果时间往前推几十年的话,考上清华就更难了,比如在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本科率都极低的状态之下,若是可以进入到清华北大学习简直就如同买彩票中了500万大奖一样难,但对于那些实力彪悍的强者来说,这并不算什么,毕竟无论多么难的考卷,对于强者来说依然会考出好的成绩,而在距离如今50多年前,王立群先生就志向于清华大学。

同时王立群教授也有这样的实力,因为自己的成绩一直很好,按照当时的平时模考考上清华真的算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王立群教授却因为当时的政审原因导致其最终无缘清华这所名校,甚至在成绩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他就去了乡村小学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而此前其志向于清华的土木工程,也算是该校的王牌专业了。

王立群老师扎根于农村小学,在这里算是一位全能型的老师,其先后带过多个科目,甚至连美术也要教,甚至自己还坦言当时为了教音乐自学的方式用了1个礼拜时间学会了脚踏式风琴,其前后在中小学执教14年的时间,也从一位18岁少年成长为了32岁的中年人。

王立群在77年这年赶上了恢复高考的好时机,但当时因为自己年龄太大的原因同时加上其他因素使得自己无法和普通人那样参加高考,在第二年的时候,王立群老师多次打听最终得知自己可以凭着原来的身份报考研究生,在这一年时间里他又重新拾起书籍,不知疲倦的学习,最终考上了位于开封市的河南大学硕士生,他这样的经历在当时也算是传奇了,没有以高考考入大学的身份而是高中生直升为硕士生,足见王立群老师的能力有多强了,也说明了当时为了可以继续读书,自己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心酸。

不过进入到河大的王立群没有因为自己的年龄大的因素失去优势,在河大的读研期间他孜孜不倦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最终顺利毕业拿到了硕士学位证书,甚至因为表现得足够优秀还直接留在了河南大学任教,此后从基层的讲师开始做起,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该校的博士生导师和正教授,而之所以能够最终实现人生的逆袭,向我们展现出来了王教授自己对希望的不放弃,在有一线希望的情况之下,始终会抓住,同时那种努力的精神也值得很多的人的学习。

而王教授后来在河大任教过程当中, 一直潜心治学同时也培养出来了不少的优秀学生,他把自己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传递给了自己的学生,同时王立群教授对待历史采用了十分审慎和严格的态度,不会像一些人那样的调侃和乱造历史故事,所写论文都有依据。

这点从百家讲坛当中就可以看到,有人说百家讲坛是王立群老师第二个转折点,主要是通过这个舞台让全国人民认识了他,不可否认这一点,但王立群老师实事求是而且务实严谨的历史观感染了很多人,同时他在《读史记》和多部其他作品中都有精彩的表现和亮点呈现给了大家,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了历史,同时作为一位对中国古代国学研究很深的教授,如今也成为了名师大家,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