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最不可辜负的美食是什么?在我心里,就是火锅,这样的季节,惟火锅不可辜负也!这个时令有霜有雪,不配上火锅,感觉暴殄天物,你想,外面雪花飘飘,里面的火锅,热气腾腾,三五好友,小酌高谈,是何等的美景。这又让我想起在《让子弹飞》里面的经典镜头,在开始,葛优还作了一首诗:“要有风,要有肉;要有火锅,要有雾;要有美女,要有驴!”一桌人围着火锅,满足了口腹,升华了精神。哪怕到后面在姜文带人出去消灭土匪之前,葛优在台上说:“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走四方,麻匪,任何时候都要剿,不剿不行,你们想想,你带着老婆,出了城,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所以,没有麻匪的日子,才是好日子!这火锅吃的真是惊天地,泣鬼神!送汤师爷和一众吃火锅人员一首诗吧:春风送君去鹅城,前尘如雾马蹄轻。闲傍火锅尝美酒,座上麾下尽豪英。
为什么人人都爱吃火锅,很大的因素就是火锅的兼容性,火锅里面有辣的,有海鲜的,有淡汤的,各种底料随你挑,还有火锅强大的食材元素更是满足了各种人的口味,有肉,有鱼,有蔬菜,有豆腐。你想吃什么涮什么,符合各种人的口味。
看到这样的汤料,各位看官是不是一下子触动味蕾了呢
如果人多,鸳鸯火锅无疑是最佳选择了
火锅虽好,但也不可太过,浓淡总相宜
补充一点火锅的来源和发展吧,吃火锅也就多了些趣味和文化了。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时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成都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之《蜀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在1700年以上。
自己准备的火锅,有酒有茶有情趣
火锅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如元朝的元世祖忽必烈就喜欢吃火锅。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而他饥肠辘辘,定要吃羊肉,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之,并加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食后赞不绝口。后来,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并赐名为"涮羊肉"。明代文学家杨慎小时候随其父杨廷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园设的酒宴。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锅,火里烧着木炭,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联,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嘱对,大臣们顿时个个面面相觑。此时,年少的杨慎悄悄地对父亲吟出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其父遂把儿子的对句念给皇上听,皇上龙颜大悦,当即赏御酒一杯。这些实则也就变成了火锅文化,当然,中国在吃上的讲究早就成了我们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民以食为天,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跟火锅有关的大概也都是权贵豪门望族了,只有他们才能有条件吃上涮上,而老百姓也就无此口褔了。否则 ,杜甫岂能吟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流传至今,那也是因为引起了老百姓的共鸣。而如今生活在现代现时的我们,每每想吃了,总可以找个由头,约三二好友一起涮火锅,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这个秋冬,岂能辜负最美的食物——火锅!朋友们,约吗?
【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并致谢意!欢迎各位朋友评论点赞,记得关注哟!】